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冬至吃啥有讲究吗(冬至,记得“吃5样、忌3样”)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8 10:39:37    

至,极也,时至冬至也就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数九寒天”的开始。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这一天太阳公转至地球的最南端,成为全年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正所谓“物极必反”,所以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标示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至此太阳渐升、白昼渐长,阳气渐生,因此在古代,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冬至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既是二十四节气中“四时八节”之一,也是民间重要传统的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也预示着新的轮回,因此在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甚至可以跟春节相提并论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化大国,历来对传统节气节日十分重视,并且有很多的习俗讲究,那么冬至这样重要的节气有哪些习俗讲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了解也是一种传承。今日冬至,记得“吃5样、忌3样”,尊重老传统,日子越过越红火。

吃5样

1.吃番薯汤果

番薯也就是我们经常吃的红薯,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价格不贵,可以当作主食,也可以做成零食。在浙江宁波的传统中,到了冬至这一天,有吃番薯汤果的习俗,这是因为番薯的“番”与“翻”同音,有翻身、翻过的意思,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期盼来年万事如意,日子能越过越顺。

汤果是一种跟汤团类似食物,但是很小颗,里面没馅,也被称为“小汤圆”,冬至吃汤果有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之意。

2.吃酿米酒

酿米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用优质的糯米蒸熟,加上酵母搅拌自然发酵的一种甜酒,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酒精含量低的特点,在古代是农家日常饮用,接人待客的主要饮料。

在我国江苏地区,到了冬至就有酿米酒的习俗,以糯米或黄米为食材,酿酒时加入桂花,酿好后米酒清香悠远,沁人心脾。酒酿在当地也叫“浆板”,而方言中“浆”与“涨”同音,因此有“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美好寓意。

3.吃鸡肉

鸡肉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肉类之一,其味甘,性微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还含有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的软磷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现在冬季天气寒冷,要多喝鸡汤来滋补驱寒。

俗话说“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而冬至作为“数九寒”开始的节气,因此南方很多地方有“冬至吃鸡”的习俗,既可以滋补身体,以便抵御严寒,又可以加强体质。

4.吃汤圆

汤圆作为我国的传统美食,一般只在传统佳节中出现,平常是很少吃到的,这是因为汤圆包含的美好寓意比本身的美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汤圆外形饱满圆润,可以包入各种馅,因此有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寓意,冬至是太阳新的轮回开始,也代表了圆满,因此吃汤圆又叫“冬至圆”。

汤圆是南方传统佳节流行的美食,就像北方逢年过节吃饺子一样,汤圆是以糯米为主要食材,过去是把糯米磨成浆,然后用草木灰隔布吸干水分做成汤圆面,再搓成汤圆,现在一般是用糯米粉加水调成糯米面,方便很多,但是口感味道不如传统做法好吃。

5.饺子

在四时八节中有两“至”,分别是“夏至”和“冬至”,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到了冬至,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据传东汉时期张仲景告老还乡后,看到很多百姓耳朵冻伤,便用面皮包上一些羊肉、胡椒等祛寒的食材用来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因饺子外形似耳朵,因此原名叫“娇耳”,后来又称为“饺子”。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冬至太阳照射最南端的时候,是阴气最盛之时,俗话说“物极必反”,所以也预示着阴气渐退,阳气渐生,一个新的轮回开始,而饺子谐音“交子”,有辞旧迎新之意,更何况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饺子是冬至必备的美食。

忌3样

1.忌回娘家

在我国的北方的一些地区,有冬至不能回娘家的习俗。在过去认为女人要“三从四德”,一般在秋收后女人会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到了冬至后,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所以要回婆家,就不能再去娘家了。

2.忌结婚

结婚是人生大事,一般都比较注重传统习俗,会挑选黄道吉日来结婚,但是在老传统中认为节气前后不宜结婚,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称为四绝日和四离日,所以冬至不宜结婚。

3.忌出远门

传说在冬至这天,天狗会来人间寻找替身,而且盘古开天也正好是这一天,天刚被打开,万恶无首,到处遨游,所以冬至忌出门,天黑后不要乱走。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而且阴气极盛,还是少出门为妙。

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又是老传统的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冬至有很多的习俗讲究,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饮食讲究和传统习俗,我国是一个注重孝道文化的国家,而这些传统习俗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我们了解了才能传递到下一代,所以了解也是一种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