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公主简介(汉平阳公主婚姻状况的争议)
平阳公主,生卒年不详,刘姓,西汉时期公主,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 ,汉武帝刘彻同母姐。大将军卫青之妻。
初封阳信公主,嫁给平阳侯曹寿,故通称平阳公主,生下一子曹襄。汉武帝即位后,她被尊为长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了。但是,改嫁的对象和她结婚的次数有争议。
关于平阳公主的婚姻经历,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初封阳信公主,嫁给平阳侯曹寿,故通称平阳公主,生下一子曹襄。曹寿去世后,再嫁汝阴侯夏侯颇。元鼎二年(前115年),夏侯颇畏罪自杀,她再嫁大将军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这样看来,平阳公主好像有三段婚姻。而且平阳公主有三段婚姻的风声很大,很多自媒体营销号都是这么说的。
但是,在有些影视作品里,平阳公主只有两段婚姻。例如,在《汉武大帝》中,曹寿死后,平阳公主便改嫁卫青了。
由此看来,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平阳公主到底是二婚嫁与卫青的,还是三婚嫁与卫青的?
关于这个问题,《史记》与《汉书》的记载是有区别的。
《汉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初,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长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与主合葬,起冢象庐山云。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传至曾孙颇,尚平阳公主,坐与父御婢奸,自杀,国除。
初婴为滕公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
——《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大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长平侯伉代侯。六岁,坐法失侯。(只有这一句)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子侯颇尚平阳公主。立十九岁,元鼎二年,坐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以下是褚少孙补录的内容:
卫子夫立为皇后,后弟卫青字仲卿,以大将军封为长平侯。
四子,长子伉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贵幸。其三弟皆封为侯,各千三百户,一曰阴安侯,二曰发干侯,三曰宜春侯,贵震天下。
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
褚先生曰: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由此可见,史记汉书相互矛盾,平阳公主是否三婚存疑。
下面引用一篇文章:
导语:
史记是一部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极高的纪传体通史,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其在交代人物生平事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叙事,许多事情的发生没有交代具体时间,许多人物的生卒年,婚姻状况,活跃年代等交代不明,本文就以汉武帝姐平阳公主为例,根据史书中相关记载试探其生平及婚姻状况。
关键词:史记平阳公主婚姻状况
一汉代公主的婚姻
史记总共记载了汉代鲁元公主,管陶公主,昌平公主(嫁周勃长子),平阳公主,南宫宫主,林虑公主,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夷安公主10位汉代公主。她们的封号有以汤沐邑为名的,有随丈夫封邑的,其中鲁元公主在和亲事件后,嫁赵王张熬,生子张偃和惠帝张皇后。馆陶公主嫁堂邑侯陈午,生子张蛟,丈夫死后,与董偃私通。为此曾将长门园赠与武帝。昌平公主嫁绛侯周勃长子周胜之。平阳公主初嫁平阳侯曹时,生子曹襄,后嫁长平侯卫青。南宫宫主初嫁南宫侯张坐,后嫁张侯耏申。隆虑公主嫁隆虑侯陈蟜。卫长公主初嫁平阳侯曹襄,生子曹宗,后嫁乐通侯栾大。夷安公主嫁隆虑公主子昭平君。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婚姻状况不祥。其中明确死于丈夫之前的有鲁元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的有平阳公主,南宫宫主和卫长公主。
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公主有丧夫后选择再嫁的权利,但并非所有公主都会在丧夫后选择再嫁。在各位公主婚姻状况明确的情况下,平阳公主的婚姻就显得扑朔迷离。
根据史记外戚世家,曹相国世家和大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平阳公主初嫁平阳侯曹时,曹时大约于元光四年去世(《汉书》功臣表里有记载),其后平阳公主又嫁长平侯卫青,并在死后同葬茂陵。但史记中的樊郦腾灌列传却有平阳公主下嫁汝阴侯夏侯颇的记载,根据列侯年表夏侯颇有尚公主的经历,他在元鼎二年被查出与父妾通奸而畏罪自杀。这样一来,平阳公主很有可能是在平阳侯死后的某年改嫁汝阴侯,最后才在汝阴侯畏罪自杀后的某年三嫁卫青。孤证不立,史记上平阳公主嫁夏侯颇的记载只有一处,并无为其诞下子嗣的记录。因此,我对平阳三嫁的说法存疑。
结合汉书及其他汉代相关史料记载,有武帝女鄂邑盖长公主嫁盖侯,在丈夫死后于丁外人通奸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并非所有汉代公主都会在丧夫后选择再嫁。宣帝女敬武长公主初嫁富平侯张临,再嫁营平侯赵钦,三嫁高阳侯薛宣。倒是和平阳公主的经历有些类似,但敬武公主的三次婚姻经历可在汉书中找到多处记载相互佐证。这点是有别于史记中的平阳公主的。同是写汉代历史的汉书对汉初到武帝的公主也有所记载,其他公主记载都与史记相符,但平阳公主的记载却有所改动。
在汝阴侯的列传里,汉书照搬史记后,特别指出:平阳公主的外家姓孙,又被称为孙公主。同时,《汉书》中记载了平阳公主,因为“平阳”本是封号,历史上有好几位平阳公主,唐太宗的姐姐也叫平阳公主,所以这位平阳公主一定另有其人,而不是汉武帝的姐姐,也不是卫青所迎娶的那位平阳公主。但嫁平阳侯曹时和长平侯卫青的那个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同胞姐姐,外家应该姓王,他们的母亲都是王皇后。
《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有三个平阳,平阳在河东郡(今山东临汾),南平阳在山阳郡(今山东邹城),东平阳在泰山郡(今山东新泰)
平阳:《汉书 地理志》“河东郡,秦置。莽曰兆阳。有根仓、湿仓。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县二十四:……平阳,韩武子玄孙贞子居此。有铁官。莽曰香平。”师古注引应劭曰"平阳,尧都也,在平河之阳。"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赵朝为平阳大夫。”《史记·魏豹传》“汉元年,项羽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水经注》:汾水又南径平阳县故城东,晋大夫赵晁之故邑也。应劭曰:县在平河之阳,尧舜并都之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元年,韩武子都平阳。汉昭帝封度辽将军范明友为侯国,王莽之香平也。魏立平阳郡,治此矣。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
《魏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小台,台上有尧神屋石碑。永嘉三年,刘渊徙平阳,于汾水得白玉印,方四寸,高二寸二分,龙纽。其文曰:有新宝之印,王莽所造也。渊以为天授,改永凤二年为河瑞元年。汾水南与平水合,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尚书》所谓壶口冶梁及岐也。其水东径狐谷亭北,春秋时,狄侵晋,取狐厨者也。又东径平阳城南,东入汾。”“《读史方興纪要》:《禹贡》冀州地,即尧舜之都,所谓平阳也;《世纪》云:其地在平水之阳而名。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为河东郡地。两汉因之。平阳城府西南二十里,故尧都也。汉置县。应劭曰:平阳在平河之阳而名。后汉亦为县治。”
南平阳:“《汉书 地理志》:山阳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莽曰巨野。属兖州。户十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有铁官。县二十三:昌邑,武帝天汉四年更山阳为昌邑国。有梁丘乡。《春秋传》曰"宋、齐会于梁丘"。南平阳,莽曰黾平。”““《水经注》:又南过平阳西,县,即山阳郡之平羊那个羊。《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齐田肸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者也。"王莽改之曰黾平矣。泗水又南径故城西,世谓之漆乡;应劭《十三州记》曰"漆乡,邾邑也。"杜预曰"平阳东北有漆乡"。今见有故城,西南方二里,所未详也。”
东平阳:《汉书 地理志》:“泰山郡,户十七万二千八十六,口七十二万六千六百四。县二十四:奉高,博,茬,卢,肥成,蛇丘,刚,柴,盖,梁父,东平阳,南武阳,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二,行九百四十里。莽曰桓宣。”“《水经注》:又西径泰山东平阳县。《春秋》宣公八年冬,城平阳。杜预曰:今泰山平阳县是也。河东有平阳,故此加东矣。晋武帝元康九年,改为新泰县也。”
如此看来,夏侯家娶的平阳公主应该是另外一个皇女,并非汉武帝的胞姐即嫁给平阳侯和长平侯的平阳公主。后世研究史记的史学研究者也有持此观点的。但鉴于史记成书早于汉书,司马迁又亲历汉武一朝,他的记载可信度更高,此处只对平阳公主的婚姻状况提出质疑,并不能做出她二嫁还是三嫁的定论。
首先,从汉书的汝阴侯列传入手,我们可以得出:夏侯颇尚的公主外家姓孙,因此又被称为孙公主。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汉代公主也随着外家的姓氏被称为某公主而不是像史记中那样因封地或丈夫封号被称呼呢?虽然汉书史记里找不到相关例子,但二年律令里曾有李公主荣公主申屠公主傅公主的记载,而汉代的皇帝都姓刘,汉初有吕皇后张皇后,可知这些公主并非嫡出,没有随后族的姓氏,那些公主称号里的姓氏就很有可能是她们生母的形式了。
而史记中的卫太子卫长公主的卫字都出自为皇后母姓,修成子仲的母亲号曰修成君,汉书中的史皇孙的母亲是史良娣,东汉献帝养在舅舅家里称为董侯。这些也证明了在汉代以母姓称呼皇室成员是合乎习俗和制度的,那么班固提到的那个被夏侯颇所尚的孙公主极有可能是存在的,而嫁平阳侯和长平侯的平阳公主的母亲姓王,按当时的习惯应被称为王公主。由此推断,武帝的胞姐平阳公主在历史上两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第二,再从史记和汉书对三嫁公主的记载看,平阳公主交代的非常简略,以致不能有炔草的证据来证明她确实嫁过三次。而敬武公主初嫁富平侯张临,生子张放。再嫁营平侯赵钦,但没能生下儿子,她就让赵钦的良人习假称怀孕,把别人的儿子拿过来冒充,取名赵岑。赵钦死后,她嫁给了丧妻的高阳侯薛宣,薛宣死后,又和他的儿子薛况私通。这些都清楚地反映了敬武公主三嫁的经历。但对平阳公主,无论司马迁还是班固都没有提及她三嫁的具体情况。班固反而认为嫁夏侯颇的是另一个平阳公主即孙公主。我们都知道:汉代女权还是很兴盛的,更何况天之娇女金枝玉叶的公主,平阳公主是嫡长女,又因封地被称为阳信长公主,身份更是尊贵,这从她初嫁采邑过万家声甚隆的平阳侯就可见一斑,就算再嫁,给贵族鳏夫做填房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
结合汉代史料来看,夏侯颇袭封汝阴侯,封户过六千,又是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后,平阳公主嫁他是不算辱没的。但是,夏侯颇和曹时应该算是一代人,汉代贵族普遍早婚,在元光四年曹时去世时,夏侯颇应该也早已娶妻生子了,就算平阳公主愿意下嫁,要是夏侯颇大约和曹时同一时期娶妻,那在元光四年及以后的年份里他的妻子的生死和去向没有交代,而汉代的婚姻法是不允许有妇之夫再娶妻子的。那么,平阳公主在曹时死后嫁给平辈夏侯颇的可能就很小了。
如果我们顺着班固的思路,认为嫁夏侯颇的是同样身为景帝的平阳公主的异母姐妹孙公主,就是在大约平阳公主和曹时成婚的同一时期,孙公主以庶女的身份下嫁给同样身为功臣之后但地位声望稍低一等的夏侯颇,这样夏侯颇夫妇的情况在元光四年就很明了了。而平阳公主寡居,要在长安的贵族里选丈夫夏侯颇就不可能在列。
说完平阳公主和夏侯颇的问题,再来分析一下平阳公主和长平侯卫青的情况。卫青是私生子,出身寒微,曾经做过平阳公主的骑奴,靠卫皇后的关系得以入朝为官,但此人天纵英才,奋发有为,靠着自身军事天赋和不懈努力爵封长平侯,官拜大司马大将军。这样的两个人,按常理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平行线,也就单纯的亲戚而已。但实际汉书均有卫青尚平阳公主的记载,有外戚世家和卫青霍去病列传可以相互佐证。在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得胜还朝时,武帝大喜,派使者拜他为大将军,加封八千七百户,卫青三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宜春侯阴安侯和发干侯。这说明卫青至少有三个孩子。
根据史记里褚少孙的补记:平阳公主寡居,想在列侯里选丈夫,就问身边的人:列侯里谁最贤能?大家回答:大将军。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曾经是我的骑奴,经常跟着我跑前跑后,怎么能作为我的丈夫呢?大家说:大将军今非昔比了,他姐姐是皇后,自己是大将军,三个儿子也都封了侯,富贵震动天下呀。平阳公主于是进宫告诉皇后,皇后又告诉武帝,皇帝很高兴,许下婚事,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
真像故事里这样,卫青在娶平阳公主前有身份尊贵的孩子,那这些孩子就不会是身份低微没有名分的女子所生,汉代子以母贵,子以母贵,这些孩子的母亲一定有相应的地位。也就是说,卫青在娶平阳公主前,是有妻妾的,那么,尊贵的公主和公主身边的人会把有妇之夫介绍给公主吗?这是很违背常理的。如果,卫青刚好在娶公主前死了妻子,道理还是能说通的。司马迁在史记里惜字如金没提卫青丧妻的事,班固难道也不提?要知道,班固连夏侯颇妻子又叫孙公主的事都查了出来,敬武公主嫁给薛宣前薛宣丧妻他是专门提到了的。
卫青是外戚,又是重臣,他的婚姻状况关系到与皇室能否顺利联姻。司马迁和班固是很有必要交代一下的。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提卫青在尚公主前的婚姻状况呢?我们或许应该从另一条路上思考一下。褚少孙的补记可信度与史记汉书比应该是最低的,史记上只提了卫青尚公主,没有这段对话,而汉书上虽然有这段对话但删去了三子封侯这个细节,也没有交代卫青尚主的时间。这就说明:班固对卫青尚主前是否已育有三子持怀疑态度。史记汉书有时候会以一个人的最高身份来说他(她),比方说馆陶长公主、阳信长公主,卫青娶公主不部分属于补记,属于后来人追述这件事,所以就是以卫青最终的最高身份来说的,然后写的人按照说的人的称呼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
那就让我们把思路理一下:卫青封侯,卫青官拜大将并加封,三子封侯,卫青尚主,这些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应该明白纪传体史书故事性强,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但它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应该把上述几个关于为卫青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第一种顺序:卫青封侯,卫青加封官拜大将军并三子封侯,卫青尚主。写史的人就要交代卫青尚主前的婚庆状况,就像班固记载敬武公主和薛宣那样,但无论是褚少孙司马迁还是班固,都没有提到这些,坊间野史也没什么只言片语可供参考,这就史卫青的三子之母和妻子变得神秘飘渺。假如真有这些妻妾存在,她还得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死去,因为她不能影响卫青尚主。这是多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啊。
第二种顺序:卫青封侯,卫青尚主,卫青加封官拜大将军并三子封侯。因为汉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列侯尚主。卫青尚主一定在他元朔二年被封为长平侯之后,但平阳下嫁的时间也不能太晚,因为元朔五年的是时候他应该有三个年纪很小的儿子。假如平阳公主在元朔二年卫青封侯后嫁给卫青,此后接连为他生下三个被封侯的儿子,在元朔五年时,卫伉两岁多,卫不疑一岁多,卫登不满一周岁,也就不难理解卫青说:臣三子尚在襁褓,未有勤劳了。而且卫青三子襁褓封侯,足以说明他们的母亲地位不低,应该出身高贵,身居妻位。汉朝法规:非功不侯。汉初至武帝时,这项规定被严格遵守,只有少数的外戚匈奴降将和皇族成员被封侯,唯一例外的,就是馆陶公主的儿子隆虑侯。
卫青虽然立下大功,但他本人已被封赏,他的三个儿子既非皇子皇孙,外戚降将,也不是有功之臣,受到丰厚的待遇却不被指责,朝堂民间皆无异议,也只有管陶公主幼子封侯的先例了,假如他们的父亲是盖世功臣,母亲又是当朝长公主的话,就更能说通了。按照卫青元朔二年尚主的想法,卫青元朔二年是初次结婚,不管是司马迁还是班固都没必要交代他之前的婚姻状况,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我记得在开篇时提到个汉代贵族早婚的问题,那么卫青可不可能早婚呢?他当然也可以很早就结婚了,但他不是天生的贵族,早婚的话妻子身份不会高贵到让无尺寸之功的三个幼子同时封侯而满朝上下毫无异议的地步,如果卫青早婚,就难以解释他的三子到了元朔五年还尚在襁褓,更难想象他的妻子可以恰到好处地死在卫青尚主之前。就算卫妻不能生育,卫青也没因此休妻,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汉代,他也是可以纳妾为自己生育后代的,断不会到了元朔五年还三子尚在襁褓。
而如果卫青在尚主之前尚未成婚,也没有姬妾,直到元朔二年才以长平侯的身份赢取平阳公主,之后接连生下三子,所有因记载不祥看似不合理的问题就可以说的过去了:卫青没有早婚,因为他不是个传统的贵族,加上公务缠身等其他原因,踏入晚婚行列。没交代卫青尚主之前的婚姻状况是因为他之前没结过婚,不用交代,卫青三子出生得晚是因为平阳公主是他的初婚,而他直到元朔二年被封长平侯才有资格尚主。
再谈谈卫青尚的是个什么样的公主,平阳公主与原来是阳信长公主,因为嫁给了平阳侯曹时,又叫平阳公主,他的生母是王皇后,因此她也是汉景帝的嫡长女,西汉史料上一共有鲁元公主管陶长公主平阳长公主卫长公主鄂邑盖长公主敬武长公主6位长公主,其中鄂邑长公主生母不详,但她本人却是汉昭帝的养母,被大将军霍光加封为长公主,敬武长公主生母疑似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其他三位都是正儿八经的正宫皇后的嫡长女,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出:稀罕的长公主并非如后是那样是皇帝的姐妹,而应该是是身份贵重的嫡长女。汉制的长公主仪比诸侯王。
卫青尚的这个不仅是身份尊贵的嫡长女,从史书记载看,汉武帝和这个姐姐的关系更加亲厚,更重要的是,平阳公主曾经是卫青的女主人,他们曾经是主奴关系。他们的结合是违反了二年律令里的婚律的(禁主奴婚)。即使是卫青后来凭借个人你努力飞黄腾达功高盖世,这桩婚事也是极不合理的,不管是从社会环境还是从两人巨大的心里落差。那么他们的这桩婚事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大概有以下几点吧:
既然一个是皇家公主,一个是盖世功臣,肯定会有政治婚姻的因素在里面。假如卫青是元朔二年尚主,当时卫青虽然刚打下河朔,官拜车骑将军,被封长平侯,但对于整个朝堂来说,他根基尚浅,大约还是个有些本事有些运气的新晋外戚,不足以令百官信服。但当时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改革已经开始,他建立中朝成立新的决策机构来削弱相权,对外需要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青壮年将领来威慑怀有异心的诸侯王,更需要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来指挥对匈奴的战争。
从卫青的仕途经历和有关汉代政治历史的相关记载看,汉武帝选择卫青作为中朝的核心辅佐他完成他的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改革,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首先,卫青很有能力,军事上自不必说:战法革新破匈奴,汉始。自在对匈作战前很长的时间里他都在做中朝里的文官,有一定的时政能力。其次,卫青出身寒微,在朝中没什么根基,对皇帝的忠诚是可以保证的。最后,从史记记载看出,卫青的人品也很靠得住。从汉武帝一朝的成就看,卫青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元朔二年,卫青刚刚崭露头角,能力出众,但声威难以服众。汉武帝就把自己寡居在长安的身份可比诸侯王的胞姐平阳长公主嫁给他,来抬高卫青的身份,暗示大家卫青的核心身份,为他以后执掌中朝铺垫。对平阳公主来说,已经寡居了,既然皇帝让再嫁,肯定和政治脱不了干系,嫁给一个稍微熟悉点的年轻的能臣应该是个好选择,她本人也是武帝事业的坚定支持者。自己的婚姻能帮到皇帝,她自然是愿意的。在卫青看来,他的靠山和事业伙伴也是皇帝,能够通过婚姻来为改革扫清障碍并加深和皇帝的关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政治婚姻有利有弊,好处上文已有交代,卫青尚主,身份自然更加贵重,但他姐姐是皇后,已经身居外戚之列,现在又是皇亲,被人议论是肯定的,被皇帝猜忌也无可厚非。但从是书上看,他并没有被多疑的汉武帝防范猜忌,算是名臣里善始善终的。有人认为汉武帝把平阳公主嫁给卫青就是为了监视防范卫青,这要是别的皇帝还有可能,但对政治手腕高超的汉武帝来说,就是侮辱他的智商,监视防范,多少名真言顺理直气壮的手段他不用,偏偏用最**的方法,还要打进去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又没受过专业的间谍训练,身份那么扎眼,干什么不是前呼后拥的,天生就不是做眼线的料。把身份贵重的姐姐嫁给重要的臣子本身就是拉拢售卖的手段,我们跟人拉关系送礼都是**最缺的送,卫青这样的重臣,身边来自各方的眼线毯子自然是少不了的,他不会再缺个公主派间谍。
卫青出身寒微,缺的是尊贵的身份地位,他这样的身份,婚姻肯定要听皇帝安排,政治婚姻是逃不掉的,那何妨接受自己比较熟悉的带自己又不坏的令自己最有面子的平阳公主做妻子呢。这桩婚事,最愿意的是卫青,其次是汉武帝,最后是平阳公主,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子上她很实惠,面子上嫁给曾经的奴仆该是亏大发了,不知道要被当时的贵族闺蜜亲朋们怎么笑话呢,没看褚少孙的补记怎么编排她的。
好在是,卫青和平阳公主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两人感情不错,没有他们拌嘴打架的花边传到坊间,茂陵的陪葬墓也见证着他们这对因政治结缘的幸福夫妻。他们应该算是有福的政治人物了。
结语:史记和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它们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创作的。根据汉代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环境,结合史记汉书的记载,卫青尚主有可能在元朔二年他被封为长平侯时,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元朔五年他被封为大将军并三子封侯时,或者元狩四年他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时,或者元鼎二年夏侯破畏罪自杀后元封五年卫青去世前的某一年。因为卫青在后三个时间尚主时,已经成为汉武帝的得力助手,处在人生顶点,用书中的话说:富贵震动天下。没有必要再靠尚主来来增加威信。这个时候的婚姻就没什么政治意义了,还会出现一个卫青妻子要恰到好处地死去的并未被任何史官提及的问题。如果卫青尚主是在元朔二年有皇帝促成的一桩政治婚姻的话,那么平阳公主就可能只经历两次婚姻,初嫁平阳侯曹时,再嫁长平侯卫青。
参考书目:
《史记》外戚世家,曹向国世家,卫将军骠骑列传,樊郦滕灌列传,淮南衡山列传,匈奴列传,主父平津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百官公卿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汉书》外戚世家,卫将军骠骑列传,樊郦滕灌傅靳周列传,萧何曹参列传,百官公卿表,功臣年表,外戚恩泽侯年表
综上所述,平阳公主有两段婚姻,初嫁平阳侯曹寿,后改嫁大将军卫青的可能性比三婚的可能性更大。
ps:我们并不能知道卫青三子的生母具体是谁,也并不清楚卫青在娶公主之前有没有娶妻纳妾。只是知道大可能卫青娶公主前没有娶妻,但是有没有纳妾不好说。毕竟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又过去了那么多年,再加上史书的真实性有时也有待考究。所以我们也不知道真实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根据史料暂且认为:卫青封侯,尚主,官拜大司马大将军,死后陪葬茂陵。平阳公主初封阳信公主,嫁给平阳侯曹寿,故通称平阳公主,生下一子曹襄。后曹寿去世,寡居,改嫁长平侯卫青。死后与卫青合葬。
笔者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只是就对百度百科就平阳公主的婚姻状况提出质疑,引用了别人的文章(个人觉得很有道理),并就此论述自己的观点。
- 本文分类:常识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10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10-07 09:23:42
- 本文链接:https://m.ghbk.net/changshi/xXnJ8A8g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