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钦差大臣相当于什么官(在古代杀一位一品大臣有什么后果?)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08:54:01    

钦差大臣是古代一种临时性的官职,由君王为某事专门委派的官员。

钦差大臣本身是无品级的,哪怕最低级的官员,只要被委任为钦差就相当于是代表了君王,权力还是挺大的。因为钦察大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如朕亲临”。

(钦察出巡)

如果在古代,一位钦察大臣被杀,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无异于引发一场官场的大地震。

比如清朝发生的淮安奇案,钦察大臣李毓昌被杀,由此引发的官场的动荡。

(淮安奇案中的李毓昌画像)

一、李毓昌被杀始末

清朝咸丰以前,黄河自江苏入海。到了嘉庆十三年(1808)夏,黄河决口,因而淮安一带首当其冲受灾,田园淹没,房倒屋塌,导致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

朝廷害怕灾民因此暴动,下发了不少银子“恤民”。

但当时朝廷各级官员腐败已深,这些本来就不多的银子经过大小官吏层层克扣,能分到灾民手中的已经寥寥无几。

但也有例外,李毓昌就是其中之一。

李毓昌,字皋言,是山东即墨人。为人性耿介正直,嘉庆十三年进士,以知县身份外放江苏。

(清末江苏)

这一年冬天,两江总督铁保(此前曾官任山东巡抚)在南京委派李毓昌前往淮安(山阴县)视察娠银发放情况。

很快,他就被嘉庆帝委任为钦差大臣,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他已经等同于一个一品大员,因为他是待变皇帝出巡的。

接到消息后李毓昌不敢耽搁,带上仆人李祥、顾样、马连升兼程赴任。

山阳县令王伸汉是个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的贪官,时值水灾荒年,他当然谎报灾民人数,又大事克扣,借机大发横财共领娠银为9万两,仅他一人就侵吞了25000两。

(贪污的赈灾银)

他见李毓昌来到查账,不免做贼心虚,便密嘱心腹仆役包祥设法去拉拢李身边的随从,以便暗察李的动静。

李毓昌来到山阳便亲往四乡察看灾情。沿路所见人烟稀疏,百姓衣不蔽体,于天寒地冻中刨食草根树皮,惨不忍睹。回到县城又调集放娠清册细查,发现有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之情,即逐一列出,拟下呈文。

(图文无关,饥荒时期的百姓吃草根树皮)

而这一切都被奉命监视的包祥看在眼里,便暗中联系了李毓昌的仆人李祥,今日请酒,明日漂娟,两人很快臭味相投。包祥又以重利相诱,让他及时转告李毓昌的举动,李祥应诺。

某日,李祥乘主人不在,潜人书房,翻看文犊,发现呈文,就告诉告了包祥。

包祥不敢怠慢,飞跑回县衙察告。王伸汉一听如雷轰顶,深知如东窗事发,必受极刑。又急又怕,连忙整理衣冠,心怀鬼胎去拜见李毓昌。

李毓昌见王来,神情冷淡,只是说查娠事将毕,不久要回南京。

王见势不妙,竟恬不知耻地直接“摊牌”:谓李若高抬贵手,曲为掩饰,愿奉敬白银一万两。李陡然变色,颜厉声道:“身为父母官向垂毙饥民夺其口食,还有人心吗?”随即端茶送客。

(图文无关)

王走后李毓昌越想越气,便草拟了一呈文,叙述王伸汉不仅侵冒贩银,且胆敢贿买查贩官员,写毕,顺手将草稿夹在一卷书里。

王伸汉贿赂碰壁后,便想到了杀人灭口。于是包祥用重金买通了李身边的三个仆人,让他们伺机下手。承诺事成之后,由王另荐到其他肥缺衙门。

某晚,王伸汉在县衙设宴为李饯行,碍于官场应酬惯例,李毓昌勉强前往,没吃几杯酒便告辞回馆骚人睡。夜半十分李毓昌醒来索茶,这时李祥将砒霜置茶内,李毓昌不疑有他一饮而尽。

(砒霜)

结果没过一会便毒性发作,腹疼难忍。这时早在门外窥探的三个奴才一拥而上,用绳索勒死主人。然后将李毓昌吊在梁上,伪造成“自缀”之状。

可叹一个体恤民情的钦差大臣就这样死于非命。

二、破案过程

翌晨,王伸汉知李已死,不免暗喜,速往淮安府报案。知府王毅也是个雁过拔毛的赃官,王伸汉常有“孝敬”,两人坑邃一气。

(清代淮安府署)

见王伸汉来到以为又是“孝敬”,屏除仆役,突见王伸汉屈膝而跪,将害死李前后经过一一察报,王毅听罢大惊失色。

如今出了害死查贩官员命案,非同小可。若追究,自己也会栽了。若庇护一旦暴露后果可想。于是左右为难踌躇不决。

这时王伸汉又哭着说:“务求大人掩盖下来,卑职愿恭奉二千两银子为大人压惊。”王毅思前想后终应允尽力设法蒙混过去。

王伸汉如释重负,总算三魂归位,匆匆回到县衙,分别唤佐吏衙役前来,一一赠以红包,令少开尊口,莫管闲事,众人心领神会揣金而去。

(相关漫画)

为了坐实罪名,知府王毅亲自带着件作鸣锣开道,来到馆骤勘验,被买通的仵作以“自缴”填写了尸格,王毅照准。

随后命王伸汉将李人棺成硷,并报其即墨亲属来山阳迎丧。王毅回到府衙亲笔具文,上呈泉司胡克家、巡抚汪日章、两江总督铁保。

荒谬的是,具文一路照准,并无一人推敲何以李毓昌赴宴后就速尔轻生这一关键情节。最后具文移北京吏部备案。

事情的转机是在翌年正月,李毓昌之叔父李太清来到山阳,欲护枢返籍。

王伸汉即送上一百五十两银子的“莫仪”,又假惺惺地安慰一番。李太清整理遗物时,忽从一卷书中掉出一纸,他仔细一看是侄儿的笔迹,上有“山阳知县冒贩,且以利陷毓昌,昌不敢受……”等语,李太清顿生疑窦,因此怀疑侄儿之死是被人谋杀。

(相关漫画)

可淮安府已定案,三个仆人也远走他乡,无把柄可寻,只得回乡。回到即墨后,全家悲戚。巧的是李妻在收拾丈夫衣物时,忽然发现一件皮袄上有斑斑血迹,急告李太清。

经过开棺验尸,见侄儿指甲呈青黑色,用银针刺人喉部,立即变色,擦拭不掉,这是中毒确证。

李太清连忙书写状词,赶赴北京上告。

(《李毓昌京控伸冤唱词》)

李毓昌被杀案在惊动了嘉庆皇帝。

嘉庆帝震怒,命山东巡抚吉纶将李毓昌尸棺运到省城济南详验。届时吉纶会同各司员来到东关外一寺院,先验封条,由数名老件作开棺细验。

件作们发现全身骨骼大部青黑,惟胸骨暗黄,断定毒性未发到全身即被勒死。

至此李毓昌被杀案才告白天下。

(图文无关)

三、被杀案的后果

确定李毓昌是被人谋杀之后,嘉庆皇帝命人将王毅、王伸汉、包祥一干人等押解北京,由刑部审讯,在人证物证前,罪犯一一招供。

有意思的是,这时铁保也递上一奏章,怀疑李毓昌是在王伸汉饯行的宴席上被毒害致死,逮捕厨役严讯,又无结果云云。

(李毓昌被杀案破)

可是没想到欲盖弥彰。

嘉庆一看,怒斥“铁保昏债糊涂已极,何堪吞列朝绅”,“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巡抚汪日章、桌司胡克家均革职究办。王伸汉“贪膝残忍,莫此为甚”,立即处斩。王毅“知情受贿,同恶相济”,绞立决。其他仆人也“凌迟处死”。

(嘉庆震怒彻查凶手)

结语

此案是嘉庆时期官场贪污受贿的一个小小缩影。自春至秋,嘉庆下谕旨十余道,又御制《悯忠诗》勒石刻碑立于李毓昌墓前,可谓煞费苦心。

(李毓昌之墓)

他如此大作文章,显然是想借此整顿日渐腐败的官场,然而此时的封建统治体系已完全腐朽,几乎到了无官不贪无吏,太多的官吏都是贪婪而凶暴,平庸无能,纵情享乐。

这岂是杀个把人就能整顿的了的!

全国都已经乌烟瘴气,嘉庆又岂能凭自身努力就想改变时弊,这已经时不可能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