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闪电评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山东怎么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10:00    

山东恒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率先研制出12英寸(直径 300mm)的超大尺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建设的全球首条纯氢多稳态竖炉示范工程,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正式投入运行;“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开发48天实现落地行走,创造出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速度新纪录……行走在山东的科研机构、企业车间、产业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变化是唯一的不变。科技创新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4月2日,山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推进会,再一次将镜头聚焦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的博弈,从来都不只是技术的角力,更是人才的比拼、生态的较量。这几年,肩负“挑大梁”的重任,山东将创新“置顶”,着力加快培育战略力量,布局科创版图,迭代创新体系。在山东,科技创新正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新技术正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原动力,不断汇聚的各类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持续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释放澎湃牵引力。

人才培养与引进是山东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大力培养使用顶尖领军人才,提升“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品牌;到开展“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再到在全国率先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扩大“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规模,连续5年举办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人才大军”加速聚集,为山东“创新高地”的隆起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4月2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山东聚焦人才引育服务,实施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集聚三大行动,加速集聚急需紧缺人才,特别是针对青年人才,为来鲁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7到15天免费住宿,省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人才支持比例保持在60%以上,为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提供稳定支持。

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要素、开展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山东致力于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以及山东能源研究院的相继成立,标志着山东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眼下的山东,愈发呼唤创新。产学研合作与产教融合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山东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省级科技经费均在140亿元以上;建成投用山东科技大市场,遴选“山东好成果”98项,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众多鲁企领头雁创新求索不断汇聚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推动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未来,山东将持续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简化科研项目申请、评审、立项、验收流程,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允许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出台容错免责清单,全面营造崇尚科学、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绩效导向,对基础研究项目推行长周期评价,引导科研人员潜心钻研。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山东提出要强化科技财政资金联动保障,提高省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出资创投基金比例,放宽创投基金存续期要求,延长绩效评价周期。省级引导基金投资省内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项目,可在实缴出资收回后,让渡全部收益。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力度,放大“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效能,深化政金企互信互认的科技增信评价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创新积分制”和“科融信”评价结果推出金融新产品。

创造未来的前提是相信未来。政府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市场机制调节、微观主体发力,“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协同配合,将科技创新“置顶”,必能将创新环境营造得更加友好,助力企业敢于布局前沿、勇攀科创高峰。(文/李想)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