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西新余:经纬之间传匠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4:56:00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

初夏,在江西新余夏布绣博物馆里,八位绣娘坐在绣架前理线、穿针、落针……手指翻飞间,夏布上出现一幅幅“水墨画”。

夏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的布料。新余是中国夏布之乡,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很早就尝试在苎麻制的夏布上刺绣,创造出以材质命名的绣种——夏布绣。

老手艺绽放新魅力,需要创新。不同于丝绸、棉布等,夏布质地生硬,在上面刺绣绝非易事。“想方设法改进夏布质地、针法和绣样,一定把夏布绣传下去……”经过反复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改良了夏布的品质,研发出透底针、层叠针、芝麻针等6种针法,确定了以中国山水画为主的刺绣主题。

步入夏布绣博物馆一楼,夏布绣双面屏风傅抱石名作《丽人行》映入眼帘。“傅抱石是新余名家,我们用夏布绣展示傅抱石的作品,展示新余文化。”说起博物馆的展品,张小红如数家珍,“馆内收藏有12300多件(套)刺绣作品,包括山花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等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的作品,免费对公众开放。”

2014年,吴婉菁跟随张小红开始系统性学习夏布绣。她告诉记者:“我带领团队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刺绣,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饰、茶艺用品、文房收纳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在市场上很是走俏!”

“如今,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培养了7名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20多名工艺美术师。”张小红说。

为让更多人了解夏布绣,新余积极推介非遗,夏布绣走进俄罗斯、德国、巴西、日本等10多个国家;邀请夏布绣等非遗传承人入驻文旅街区。“2016年起,夏布绣与江西旅游商贸学院合作办学,连续8年在新余仙来学校每周上夏布刺绣培训课,还在幼儿园设立刺绣兴趣角。”新余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负责人章小军告诉记者。

新余市各级妇联、残联联合夏布绣团队建设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推广夏布绣灵活就业岗位,每年为女性提供就业服务超20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累计约3万人次,带动地方就业创业1000多人。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5日 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