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日报》墨香绘就丹青路——王常海入选第一届“烟台手造工匠”

2025年4月22日 《烟台日报》9版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23日讯 (通讯员 樊军 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4月16日,烟台市总工会公布了第一届“烟台手造工匠”10人名单,栖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常海榜上有名。

在广阔无垠的艺术天地里,王常海凭着非凡毅力与满腔热爱,蹚出一条熠熠生辉的道路。六十载光阴,这位栖霞山水褶皱里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以画笔丈量生命,以宣纸渲染星辰,根植故乡沃土,在包装设计和美术创作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用匠心诠释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山水灵韵,童年绘梦
1964年,王常海出生在栖霞市亭口镇下门楼村。村西流淌的山东河,宛如一条飘动的丝带,勾勒出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致。这片充满灵韵的山水成为他艺术启蒙的摇篮,使他自幼便萌生了绘画的种子。家乡的山水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深深吸引着王常海,那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渴望,一种对艺术本能的痴迷。

尽管童年时期生活条件艰苦,物资极度匮乏,拥有绘画工具是个奢望。但这丝毫没有磨灭王常海对绘画的憧憬。每当看到心动的事物,他会就地取材,用树枝和石头在地上、墙上快乐涂鸦。在外人看来,这或许只是小孩子的天真顽皮,可对王常海来说,却是他探索绘画世界的独特方式,这是他的绘画天赋和对艺术的懵懂理解。
偶然间,朋友借给王常海一本《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般,当晚激动得难以入眠,满眼都是书中精美的画作。稍有闲暇,他就沉浸在画谱的世界里,当时纸张稀缺,便四处搜集旧账单、废纸板,反复临摹画中作品,常常学到深夜;《铁道游击队》《武松打虎》《红岩》等经典连环画也成为他绘画启蒙的重要源泉,一边当作故事书翻阅,一边逐页临摹其中的人物;挂历、年画等一切与绘画相关的物品,他都视若珍宝,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
小学三年级某日,城里的美术老师来村里调研写生,这对王常海来说,是难得的学习契机。每天放学,他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去看老师画画,不时地虚心请教。最终,老师被他打动,答应传授绘画技巧。经过一段时日的指导,王常海的画技突飞猛进,渐渐在村里有了“小画家”的美称。中学时期,王常海进入专业美术学校,开启系统学习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知识的旅程。少年的经历,不仅是他艺术道路的起点,追逐梦想的初心所在,更让他深刻明白,只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匠心独运,逐梦设计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怀揣着儿时当美术师、书画家的梦想,王常海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1986年,他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产品包装设计师。此后的三十多年的岁月里,他以扎实的美术功底在包装设计领域绽放异彩。1989年冬,这位年轻的包装设计师奔赴千佛山下,三顾茅庐,推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尚奎勋教授的门扉,求学包装设计知识。在尚老师的指导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自己的设计之路储备了充足的能量。

王常海始终秉持“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理念,先后为北京大宝、东阿阿胶、张裕葡萄酒等300多家知名企业,设计了19000余件包装商标、400余个品牌形象。每一个设计,从线条的勾勒到色彩的晕染,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常常为了一个设计方案、一个视觉形象反复推敲琢磨。无数个日夜,都沉浸在设计稿与灵感的碰撞中,力求让每个设计都能完美展现品牌的魅力。
持之以恒的坚守与努力让王常海屡创佳绩,先后荣获省级以上金、银、铜等各类设计奖30余项,有14件包装设计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其中1项获专利金奖,8件作品获国家版权,4件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1998年10月,他被栖霞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7年9月,他被山东省包装设计协会授予突出工作者;2021年4月,他成功入选第五批“齐鲁文化之星”;2022年5月,他荣获首届“栖霞工匠”和栖霞市“五一劳动奖章”。 对王常海来说,每一次奖项的获得,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激励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勇向前,用设计讲述品牌故事,用匠心铸就更多辉煌。
笔墨流芳,绘意山河
在投身包装设计领域的同时,王常海心中那团绘画的火焰从未熄灭,反而愈发旺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参加了中央工艺美院的函授课程,如饥似渴地汲取绘画理论与技巧,为自己的绘画梦想积蓄力量。
2008年,王常海当选栖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从此踏上了美术创作的康庄大道。他为人淳朴谦逊,作画追求灵动之美,大胆创新。构思时,灵感妙想如泉涌,布局独特新颖;笔墨间,大胆突破传统束缚,力求创新思维。他坚信,传统应在灵感中蝶变升华,个性需在笔墨趣味里铺排彰显,内涵可在灵动的色彩中深化诠释。 为了让作品更具生命力,王常海“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理念,坚持师法自然、拥抱生活。在他眼中,真正优秀的山水画,应是自然山水的生动再现。因此,写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栖霞的艾山、方山、崮山,以及那些美丽的乡村、古村落,都能看到他沉浸在大自然中勾勒水墨丹青的身影,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宝藏。

在南方出差时,王常海常常放弃与朋友会餐的机会,独自去探寻当地的特色建筑景观和民俗民风,寻找创作灵感。嘉陵江边的民居、湘西凤凰古城的吊脚楼、云南西双版纳的民族村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曾四次登上黄山,观赏云海,拍摄迎客松,创作了大量描绘江南美景、山水名胜的美术作品。
王常海深知,绘画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日积月累、沉淀精华。因此,他格外注重临摹《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等古代名作,逐渐实现了从不像到像、从形似到神似、从自然到艺术的升华,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无论画面大小,都蕴含着厚重、宏大与健朗的气息。今年2月17日,“和美与共·自在烟台”中韩美术名家烟台采风行活动走进栖霞,王常海有幸做为烟台艺术家代表与韩国艺术家现场创作,弘扬宣传中国艺术文化。
艺绘乡村,振兴新章
作为栖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常海深知服务社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2019年起,他凭借自己的艺术专长,全身心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
杜家庄,这个有着八百余年历史的古村,古色古香,充满韵味。2020年8月,栖霞实施“三变”改革试点,王常海临危受命。他以村里的古井、古树、古屋等元素为依托,搭配河流石、古木、石盘等原料,精心规划设计。在他的努力下,“村碑公园”“民俗馆”等几十处特色景观惊艳亮相,以古墙为背景的数百平方米民俗风物彩绘也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打造“栖云草堂”时,为了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他反复琢磨布局,还在炎炎烈日下与施工人员一同搬石头、搞装饰。最终,杜家庄村实现了华丽蝶变,成为乡村旅游打卡胜地,还获评“山东省美丽乡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等多项荣誉。

不仅是杜家庄,后许家、张家沟、黑陡硼等十余个村庄也承美术元素之风旧貌换新颜,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几十处景观打造,彩绘墙体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在张家沟村进行墙绘时,围观的村民满是好奇与期待。一位老大爷笑着说:“咱这村子要变漂亮喽!”那一刻,王常海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美协会员走进社区、乡村、学校和部队,开展联谊与公益慈善活动,共义卖捐赠300多幅书画作品,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栖霞市美术家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会员已达200多人。
王常海的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光荣当选栖霞市第七届和第八届政协委员,还被聘为省派驻栖霞市工作队美丽乡村建设高级顾问,还荣获了首届和第三届山东省“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称号。

“不随丹青挣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回首王常海的艺术之路,数十载的时光里,墨香已成为生活的底色,他把作画视为一场孤独却震撼的独角戏,用画笔勾勒世间万象,用色彩晕染内心山河,让艺术之花在生命的土壤中绚烂绽放。
功业有尽时,艺术无止境。王常海表示,将继续以坚定信念为舟,以满腔热爱为帆,做一名执着的探求者、无畏的前行者、忠诚的守艺人,为艺术事业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责编:赵巍巍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栖霞市栖霞艺术烟台乡村美术山水包装设计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23 05:55:00
- 本文链接:https://m.ghbk.net/news/B4gnyV8JrX.html
- 上一篇 > 长安大学:党建引领聚合力 砥砺奋进铸辉煌
- 下一篇 > 童书湃|世界读书日:在书里去辽阔的自然里撒个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