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消费里的130%和300%
“五一”假期收官,商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强劲活力。在“拼假”与免签政策的双重催化下,今年“五一”跨境游迎来“双向奔赴”新热潮。而境内游方面,北京蝉联“最火境内目的地”,并且实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消费双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北京消费市场也焕发着新活力,首发、首秀、首展增添新热度。虽然假期临近尾声,餐饮市场依旧热闹,多家餐厅在假期中都迎来了经营高峰,即便是假期的最后一天,客流高峰时段仍需等位上百桌。

入境游/订单激增130%
“五一”假期期间,入境游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珠海、西安、青岛等城市跻身热门目的地榜单。从国别来看,美国、韩国、日本旅客占比最高。同比增幅最高的则是澳大利亚旅客,增幅达到1.5倍;越南、加拿大旅客增幅也超过了八成。
除了一线城市,外籍旅客也开始深入探索更多境内目的地,珠海“五一”期间外籍旅客预订酒店量增七成、青岛增六成、武汉增五成;苏州、湖州、佛山等均入选“五一”入境游Top20城市。
此外,文化体验与多元玩法成为吸引外籍旅客的核心动力。在广西龙脊梯田,“开耕节”吸引了众多外籍旅客。张家界携程度假农庄缦心店营销负责人Sunny表示,自4月起,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海外订单显著增加。除了游览张家界的山水景观,外籍旅客更热衷于参与农庄设计的稻田摸鱼、抓泥鳅等农耕活动。
除了传统文化的体验,外籍旅客对生活方式领域的探索也在加深。携程景点玩乐数据显示,“当地美食体验”玩乐品类的“五一”订单量同比增长6.8倍,成为跨境文旅消费新热点。成都的川菜烹饪课程通过“菜市场采买+烹饪教学+餐桌呈现与品鉴”,吸引了大量海外美食爱好者,带动在地美食体验品类整体订单量大幅提升。
在购物方面,中国的离境退税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外籍旅客的“中国购”需求。携程数据显示,在“来沪扫货”“老外拖着行李箱去义乌采购”等话题的带动下,“五一”假期,上海、深圳、义乌等地的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38%、188%和60%。
出境游市场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据飞猪数据,冰岛、匈牙利、希腊、沙特阿拉伯、挪威等“12小时飞行圈”目的地订单增速较快,预订量均同比增长超170%。
此外,马蜂窝数据还显示,老挝、摩洛哥、塞尔维亚、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柬埔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小众国家也纷纷进入旅行者视野。
签证便利是小众海外目的地“破圈”的重要助力之一。在马蜂窝平台热度涨幅最快的小众国家中,免签国家占据6席。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五一”假期热度上涨124%,阿塞拜疆热度上涨131%。“阿塞拜疆玩法攻略”“高加索三国串玩路线”等成为近期马蜂窝站内的热门搜索和咨询问题。

境内游/文旅交易增超100%
此次“五一”假期最明显的趋势之一便是境内中长线游的升温。
携程景点玩乐数据显示,在“拼假潮”的助推下,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长线目的地的景区门票销售额同比增长1—2倍。美团旅行数据也显示,“五一”期间,阿勒泰地区、恩施州、绥化、大兴安岭地区、辽源等北方环线游目的地的文旅交易额同比增幅均在113%以上。另据飞猪数据,新疆北屯、西藏昌都、青海果洛、云南怒江、海南屯昌等地旅游产品的预订量同比平均增长超100%。
“相对更长的假期,叠加容易拼假的玩法,带动了今年租车自驾游消费内容和消费品质的升级,‘五一’期间,租租车平台租车自驾游的人均花费同比增长了7%。”租租车市场负责人张晓珑说道。
根据租租车数据,“五一”境内自驾出行意愿持续提升,总出行时长增长8%,高端车型用量激增54%,各类型SUV占比过半,坦克300增长300%。
马蜂窝数据则显示,“贵州环线自驾”以233%的热度涨幅成为“五一”最受欢迎的自驾线路之一,“318川藏线自驾”热度环比上涨125%。
今年“五一”假期,还有更多亲子家庭选择自驾出行。携程数据显示,其租车平台亲子订单占比35%,比例增长11个百分点。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这也折射出“五一”假期亲子游市场的火爆。
“五一”假期,演唱会、音乐节、漫展等“文化活动+旅游”成为最热门的旅游趋势。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上海超级芒果音乐节,武汉仙人掌音乐节及四川崇州迷笛音乐节等活动,不仅吸引乐迷跨城“打卡”,更带动目的地旅游相关消费激增。
马蜂窝数据显示,天津在泡泡岛音乐节的带动下热度上涨266%,成功跻身热门城市前十名。另据去哪儿数据,“五一”假期期间,境内举办超23场音乐节,带动热门城市酒店预订增幅超3倍,1元音乐节门票能带动8元综合消费。
去哪儿数据还显示,由于时代少年团“五一”期间在海口举办演唱会,带动了海口的相关文旅消费。在主要旅游城市中,海口“五一”酒店预订量增幅最高,同比增长3.4倍。此外,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加入了“文化活动+旅游”阵营。例如,安徽滁州凭借葫芦果音乐节,带动当地“五一”酒店预订增2.4倍;新疆伊宁蜜桃音乐嘉年华,带动酒店预订同比增1.3倍。
书市
四个展区接待读者59万人次
“五一”假期北京文化消费展现蓬勃活力。5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期14天的“书香京城悦读春天”2025北京书市落下帷幕。今年书市横跨“五一”假期,主、分展场+两个图书市集14天累计接待读者80余万人次,参与读者人数再创新高。本届书市以朝阳公园为主展场,首次增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展场,并在石景山区、丰台区同步开设图书市集。2025北京书市宣传工作负责人徐瑾表示,“五一”假期,四个展区共接待读者59万人次。
书市举办期间,四大场地联动呈现了20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书市的一大特色亮点。
李敬泽、马伯庸、汪兆骞、安意如、石钟山、刘一达、艾安军、王海涛等名人名家轮番登场,带来新书首发、名家对谈、阅读分享等深度交流对话活动。
此外,与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何以长城:认识长城历史价值及新时代意义”等活动,与“旧书新知”相关的“古书新生——《微相入:妙手修古书》新书分享会”等活动,与时事热点相关的“AI时代的职业安全与教育选择”等活动,以及与科技相关的“航空科普在中国”等活动精彩纷呈。

北京
定制游/订单增长超300%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均显示,今年“五一”,北京依然是境内最火目的地。相比2024年,北京的旅游成绩单再获新增长。“五一”假期,北京全市接待游客总量1790.8万人次,同比增长5.6%;实现旅游总花费209.8亿元,同比增长6.9%;人均花费1171.4元,同比增长1.3%,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消费实现双增长,创历史新高。
休闲游是“五一”假期的主要出游方式之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931.83万人次,同比增加4.37%。纳客量排名前三的公园分别为,天坛公园80.3万人次、颐和园77.85万人次、圆明园遗址公园41.17万人次。假期期间,北京商报记者在天坛公园看到,公园内游人如织,祈年殿、回音壁等标志性景点前排起长队,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部分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北京旅游市场的火爆。飞猪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北京定制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包车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70%,租车、酒店、接送机/站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全面助推入境游市场加快恢复。其中,北京作为传统入境游目的地之一,“五一”假期入境游市场不断升温。根据北京市文旅局发布的数据,“五一”假期,北京在通关、支付、离境退税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入境游便利度,实现游客规模与消费能级双向跃升。共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同比增长42.4%;实现入境旅游花费11.3亿元,同比增长48%。

商场/重点商圈客流3882.6万人次
假日期间,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53.4亿元。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3882.6万人次,同比增长8.3%。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北京商业企业还将创新举措,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多元的消费体验。
各大商场提供的数据显示,朝阳大悦城在“五一”期间客流同比提升10%;中粮·祥云小镇“五一”假日前四天,总客流突破24万人次;双安商场调改完成叠加假日促销带动销售增长121.5%;超极合生汇客流量近100万人次;百货大楼、汉光百货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6%、14%。
紧抓小长假消费热潮,北京在“五一”前后迎来了一大波新品牌的开业,不乏首店、旗舰店。“五一”期间,朝阳大悦城集中开业美洋华北首店、烤匠、魅KTV北京旗舰店等10余家首店、新店;祥云小镇新开业的菜百首饰全国直营博物馆店销售表现较为强劲,“五一”开业的新紮师兄冰室、珑湘荟、磁食等多家品质餐饮也迎来消费高峰;西单大悦城迎来一系列首店入驻,韩系设计女装品牌MUSTOFF北京首店与萌物集合店JOYCODE创始店相继开业,极繁主义潮玩店WOOD BUDDY北京首店正式营业。
各类展览联动首发产品也成为商圈吸客的利器。据手机信令数据,“五一”假期重点监测的万德福商圈、前门大栅栏商圈、万柳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95.3%、84%、78.3%。
与此同时,北京市进一步降低退税门槛扩容国货商品,重点商圈投放“离境退税指南”“离境退税商店电子地图”,提升境外游客消费便利度。假期前四日,北京市62家离境退税商店实现销售额1149.5万元,同比增长89.1%;退税额达126.4万元。

餐饮/老字号餐厅包间一间难求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五一”假期消费数据显示,“五一”假期,紫光园档口外卖热销、瑞幸咖啡新品上市,叠加新增门店口径因素,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78.5%、28.5%。据重点电商平台数据,到店团购餐饮零售额同比增长36.1%,在线外卖零售额同比增长3.8%。
“连日来,上午11点刚开餐,北京的多家费大厨辣椒炒肉店门口就已经排满了前来取号的消费者。”费大厨辣椒炒肉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门店用餐高峰期一号难求,多个热门商圈门店同时段取号等位人数均在数百桌。以费大厨辣椒炒肉大兴荟聚店为例,营业时间内全天全时段等位桌数均保持在200桌左右不间断。
不仅是网红品牌,老字号在假期中的表现同样亮眼。据北京华天集团介绍,华天老字号“五一”假期营收超去年同期,其中同春园营收同比增长近30%,华天二友居肉饼、庆丰包子铺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各大老字号餐厅包间一间难求,部分餐厅散台每天翻台率达5—6次,用餐高峰期等位近百桌。
除了本地消费者之外,游客同样是拉动假期餐饮消费的主力军。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北京住宿类场景消费同比增长近45%。游客也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餐饮市场,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同和居什刹海店、鼓楼马凯餐厅、庆丰包子铺三座桥店等景区门店,客流增长显著,鼓楼马凯餐厅经理张雪肖介绍,“五一”期间,每天消费者等位要持续到下午两点半,外卖档口的羊肉串更是日销上千串。
线上同样是美食聚集地,饿了么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以来,奶茶果汁、汉堡薯条、便利店、咖啡和盖浇饭五大品类位列外卖量排名前五。假日前夕,饿了么官宣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并与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后的淘宝闪购联合推出诸如免单红包、免单奶茶、大额满减外卖券等权益补贴消费者,系列举措直接拉动“五一”假期奶茶外卖量周环比增长100%,年同比增长120%。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牛清妍 程靓 张天元 吴其芸 卓洋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