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天府新视界丨容错提拔“违规者”怎么不能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8:22:00    

7月1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通报一起容错免责典型案例。该区区管干部谢某某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中,在项目缺少部分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容缺办理人防事项审查。尽管他违反了相关规定,但这次“容缺”,却为项目建设进度抢出3个月的时间,节省企业成本200余万元。因出于公心、为企业着想,敢于担当作为,该干部不仅被容错免责,还获得了晋升。

容错提拔,可以有吗?释放了什么信号?

前有容缺办理,后有容错免责。看似简单通报,实则蕴藏着巨大的担当和勇气。

这是不惧质疑、坚持正确导向的担当。无论是谢某某还是清江浦区纪委监委,从容缺到容错,都是有巨大的风险的——有人质疑违反了规定出了事谁负责,有人担忧这样的容错算不算“带病提拔”。可越是有争议,越体现这份担当的可贵——毕竟,容缺容出了项目进度,容错容出了激励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就是要有破局者,就是要鼓励先试者。

担当作为,有“三个区分开来”的政治兜底。有人对争议大惊小怪,殊不知,提拔违规乃至被处分过的干部,江西、宁夏、四川、浙江等多地都曾有案例。那些“有则改之”的干部尚可提拔,更何况因为改革创新、为民担当而违规的干部? 实际上,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适当宽容,为担当者担当,这也是中央的一贯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但时至今日,仍有人对这份包容感到惊讶、表示质疑,就很有必要再说一遍“三个区分开来”的内容,再分一分“带病提拔”和“为担当者担当”的区别。

“三个区分开来”指的是,“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为担当者担当,就是对“先行先试、无意过失”的担当。改革开放初期,“敢为天下先”才创造了发展奇迹;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想要取得突破,仍需在创新和“破冰”中试探试错。只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让改革永不停顿、创新永无止境。从实践来看,哪些错该容、怎么去容,容错和纠错怎么有机统一起来,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但一个基本原则并不难把握——“层层加码”的规定不能成为依据;所作所为、先行先试是为了发展、为了人民的,就是担当,就应当为担当者担当。

“为担当者担当”和“带病提拔”,因动机不同有本质不同。实际上,防止“带病提拔”本身是需要担当的——有些病,病在腠理,病根深、埋得深,绝不是“是否涉嫌违规”那么简单。“担当者”的违规或破冰是表象,内里则是对事业和人民的热爱;而“带病者”为的是自己,高调低调都是“人设”。只有下大力气,真的摸清楚“病情”“病源”,才能不冤枉一个担当者,也不漏过一个带病者。

勇气是稀缺的美德。当我们为纪委监委、为选人用人者的担当和勇气而点赞时,是否每个平凡的你我,也应该学习谢某某身上的那份勇气?

诚然,“能者多劳,多劳多错”“洗碗越多,摔碗越多”,已成为很多职场不成文的“潜规则”。一些人或心存顾虑,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风声鹤唳战战兢兢中,苟度余生。明明是“躺平”,却自我安慰是“稳健”;明明是怯懦,却自我美化为忠诚老实。结果,不仅自己该发声时不发声,在该破局时不破局,该担当时不担当,对担当者、破局者,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死道友不死贫道”心态多了,改革就推动不了,创新就创新不了,最终,谁也“躺不下去”。

实际上,对待创新和破局,大可不必草木皆兵。为公还是为私?群众不难分辨。争议总不会盖过实绩,为公口碑就是最好的护身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积极作为,时代呼唤也鼓励担当者。

本期话题

容错提拔“违规者”,你怎么看?评论区聊一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