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许多翡翠商人失联 670座寺庙被损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7:05:00    

缅甸曼德勒地震后受损的佛塔。 新华社发

缅甸曼德勒街头,一名女子用电蚊拍为孩子驱赶蚊虫。

“本来4月泼水节有一些预订,现在也取消了,还有游客推迟出行日期。”在缅甸从事旅游向导工作的宋先生说,缅甸原本尚处在发展态势之中的旅游业震后遭受打击。

4月1日,缅甸强震救援进入第五天,仍面临余震、高温、复杂路况等多重挑战。不过,目前物品供应的生命线已基本打通。此次强震导致缅甸全国尤其是曼德勒地区多处古迹受损,由于通讯困难等问题,更精准的数据仍待统计。同时,曼德勒拥有全球最大的翡翠交易市场,一位常年从事中缅玉器生意的商人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华人直播卖货受此次地震影响较大。在热浪持续烘烤下,强震对缅甸玉石、旅游等产业有何影响?文化古迹现状如何?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采访,记录最新情况。

受创的生意 地震导致游客进一步减少,震中玉石商人损失比较大

此次强震,令近年受到缅甸政府大力支持、尚在不断发展中的旅游业遭受打击。

3月31日,在缅甸从事旅游向导工作的宋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赴缅的中国游客本就不多,地震进一步导致游客减少。“本来4月泼水节有一些预订,现在也取消了,还有游客推迟出行日期。除了仰光,缅甸其他区域暂时不安排接待。目前仰光还是安全的,其他区域恢复时间还不确定。”此外,多家国内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建议,暂停前往缅甸旅游,并表示地震后没有开放缅甸旅游团。同日,多家线上旅游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也告诉南都记者,平台已针对此次地震启动应急响应模式。携程工作人员称,针对2025年3月28日至2025年4月4日出发或返程,抵离地为缅甸的所有旅游订单,视影响情况为用户提供变更或取消方案,并全力协助沟通挽损,承担上述范围内受直接影响用户的最终退订损失。去哪儿、飞猪、同程等平台也表示已出台相应退改政策,为游客提供兜底保障。

缅甸还拥有着全球最大的翡翠原石产地,震中附近的曼德勒地区则有着全球最大的翡翠交易市场。我国国内的翡翠原石批发市场主要聚集在广东和云南,因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多从缅甸拿货,因此在缅华人人数不少。常年从事中缅玉器生意的商人闵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因为在曼德勒做翡翠生意的人大多住在酒店,有许多人处于失联状态。“有一些人还能联系上,但他们都告诉我那边通讯信号很差,视频几乎发不出来,聊天语音需要刷新很久。”闵先生向南都记者展示了一段地震发生后好友向其发送的聊天记录截图,图中对方表示,“我住的酒店第一次震后差点就塌了。幸好我跑得快,连‘石头’(即其采买的翡翠原石等货品)都没拿就跑了。第二次余震后,楼道口堵住了,好多人出不来”。闵先生表示,在缅甸采买原石的商人多有“囤货”的现象,“不会今天收了(货),今天就发,而是会把货存在那儿,存够一定量后一起发货”,如果有人也在地震时丢失了货物,损失的量会比较大。“曼德勒是重要的集散地,而且有很多华人在当地直播卖货,对于这些人来说影响会比较大。但另一个重要矿区帕敢没那么严重,一个不行就从另一个地方拿货,所以目前看云南还不至于出现货物供应不上的问题。”闵先生说。

倒塌的古迹 曼德勒地区670座寺庙、290座佛塔被损毁

缅甸文化遗产丰富,全国各地遍布着众多屹立了数百年的古代宗教遗迹,是缅甸130余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历史和遗产。

根据缅甸国家管委会新闻组29日的通报,28日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曼德勒地区1591栋房屋、670座寺庙、60所学校、3座桥梁和290座佛塔被损毁。随着灾情统计的细化,基础设施的受损数据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部分已经过核实的目击者视频和图片显示,位于缅甸曼德勒西南部、拥有约200年历史的马哈昂美寺在此次地震中受损,现场存在大量废墟。一座位于曼德勒东南部的著名佛塔,也被拍摄下一段在地震中剧烈摇晃的视频,金色尖顶断裂,现场尖叫声不断。社交媒体上的公开照片还显示,有小型佛像在地震中损毁,从头部或塑像中部断裂,被放置在一旁。寺庙外墙则完全断裂,大量绿色的墙壁碎片散落一地。

缅甸有超过2000座历史古迹位于中部实皆断层线附近,长期以来易受地震影响。2016年缅甸发生地震时,世界遗产所在地蒲甘古城曾遭损毁,幸运的是,此次地震后,蒲甘地区的佛塔未受此次地震严重影响。“悉隆敏罗寺虽然在地震中摇晃不已,但寺内没有结构性损坏,只有一些内墙受损。”悉隆敏罗寺理事会秘书表示,这令人惊叹和欣慰。

艰难的救援 救援物资到达时间延迟一倍 部分亲属徒手挖掘寻找幸存者

根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4月1日,缅甸强震已造成该国2719人遇难,另有4521人受伤,约441人失踪。4月1日,重灾区曼德勒和实皆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给救援工作再添难题。

由于房屋受损或担心再次发生地震,数千人不得不在街头露宿过夜。水和卫生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爆发风险。包括仰光地区在内,灾区电力和供水服务依旧时断时续,通讯和网络仍不稳定。据新华社报道,来自仰光的救援物资至少需要平时翻倍的时间才能顺利进入曼德勒,坎坷不平的路面,给驰援队伍和大型救援机械进入救灾一线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紧急需求包括帐篷、厕所、净水等供水与卫生支持、食品供应、非食品物品供应、医疗服务和急救箱。”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报告指出。当地居民和救援志愿者们也在期待着新物资的抵达,因为专用设备短缺,让部分被困人员亲属只能徒手挖掘以寻找幸存者。

所幸,周边国家纷纷伸出援手,多方力量紧急驰援。当地时间3月31日晚,联合国速报指出,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救援队已经部署到现场,预计未来几天其他国家将提供进一步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28日开始,在缅甸的中国人成立了十几个志愿者救灾群,每天都有多辆中国志愿者安排的救灾车进入灾区。3月31日上午,来自中国的首批援助物资以包机方式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运,主要包括1200顶帐篷、8000条毛毯和4万余个急救包,并于当天运抵仰光。与此同时,中方多支救援队也已在缅甸地震灾区全力开展搜救。截至当地时间4月1日8时,共搜救出8名幸存者。正在缅甸参与救援的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告诉南都记者,“(当地)信号比较差。在华侨华人的帮助下,我们正全力开展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肖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