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丨十余年深耕基层的“暖心管家”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盖煜)在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提起尹波林,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退伍军人自2014年主动请缨扎根基层以来,他十余年如一日,以党组织为引领,以党员身份带头冲锋,用“铁脚板”丈量街巷,用“绣花功”解决难题。
从社区主任到街道党工委书记,他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位“暖心管家”的带领下,八一街道探索出“153”工作法等创新机制,化解了50余件历史顽疾,惠及数万居民,织就了一张张民生幸福网。

今年4月,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办事处将“直通车”开进锦华苑小区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尹波林(左一)为居民现场解难题。受访者供图
织密服务网络 让治理“活”起来
尹波林常说:“基层党组织不是挂块牌子就完事,而是要把支部建在群众的急难愁盼里。”
任八一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后,他立足街道实际,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各方资源,不断完善“党建联席会”双向工作和“三方联动”协调议事机制。
他将街道14个社区划分为“文化圈”“经济圈”“民生圈”三大主题圈,建立了“区域合作、三圈共建”机制,探索出“153”工作法。这个工作法,简单说就是坚持1个党建核心引领,通过组织、资源、服务、需求、监督5项协同,把三大主题圈相互交织融合推动街道整体跃升。比如,在经济圈,他整合商业资源,在哈密南路打造IN-BOX青年创意园和深夜食堂;在文化圈,他牵头建立老兵时光记忆馆,传承红色基因;在民生圈,他通过“引摊入巷”,在农大东路和南昌路北二巷建设成锦和创业集市,设置100多个摊位,拓宽灵活就业渠道,激发商业活力。
党组织如何让治理“活”起来?尹波林带头示范。曾任兴荣巷社区主任时,他发现老旧小区问题堆积如山:电缆像蜘蛛网、下水道反味、老人买菜难。
他立即建立“社区分类治理”机制。在机床厂小区这个20年无物业管理的“硬骨头”前,他组织党员成立“红色物业联盟”,带着社区书记敲开562户居民家门,召开17场“马扎议事会”。最终,促成国企物业以“成本价+公益服务”入驻,当年就解决了38户居民屋顶漏水问题。
在商圈楼宇,他首创“楼宇会客厅”,每周三变身“政企恳谈室”,自己当“首席服务员”。他曾为一家初创科技企业连跑7个部门,帮其拿下高新技术认证,企业从8人团队壮大到200人。
尹波林说:“党建引领不是空话,是要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笑脸。”
硬啃历史顽疾 让难题“破”开来
“基层干部要敢担当,遇事不躲、不耗、不撂!”这是尹波林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党员,他总带头冲锋,专挑“硬骨头”啃。七年来,他化解了50余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件件靠党员示范“破冰”。
国道社区的刘金信访案,拖了20年,涉及自建房拆迁和“钉子户”。尹波林带着党员包联小组,上门走访上百次,促膝长谈、换位思考,最终达成协议。
林森国际商住小区“回迁楼”事件,涉及“一房多卖”和地面争议。他协调多部门,将地面22层以及地下车库盘活招商,居民拿到房产证时激动落泪:“尹书记带头,咱们的‘死结’解开了!”
在民生难题前,尹波林更是“脱了皮鞋穿胶鞋”。盛世嘉园A4地库漏水问题困扰居民七八年时间,涉及200多户。他带队排查,发现漏水点源自雅山。他与建设局、物业等联动,切断总管、重接水管,解决了这一顽疾。
老旧小区设施老化是另一块“硬骨头”,哈密南路众福苑小区6号楼的两部电梯“服役”超20年,常出故障。尹波林发动“敲门行动”,协调爱心企业筹集资金更换电梯。居民刘慧琴说:“再不用为下不下楼犯愁了!”
在南昌北路84号二运司家属院危房拆除中,他挨家挨户谈心,为132户争取补偿,赢得配合。南昌路的停车难问题也由来已久,他联合交警部门划设20时至次日8时临停区,惠及4000余人。
这些难题的破解,靠的就是党员带头“钉钉子”。尹波林说:“在基层,党员干部要像钉子一样,钉在问题最深处。”
传递党的温度 让民心“暖”起来
基层工作的真谛,是把“牢骚话”变成“舒心笑”。尹波林始终牢记“党组织是群众家门口的主心骨”,用暖心服务传递党的温度。
在退役军人服务中,他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兼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带头践行“甘当勤务员”。
每年八一建军节时,他亲自上门慰问退伍老兵,送温暖、拉家常,鼓励他们传承红色基因。
七年来,他通过“电话访、定期访、上门访”,帮扶困难老兵落实政策,发放2800余块光荣牌。李武说:“尹站长像家人一样,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温暖。”
在为居民服务上,尹波林更显“人情味”。针对街道6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的特点,他推动建立“三级养老服务网”:发挥下属5个社区日间照料站作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多养老、文化、理疗、精神慰藉等服务,并在独居老人家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设备;依托辖区内餐饮企业,共同打造了14家老年助餐点,提供3元特价餐。
他自己也带头当“送餐员”,每周三准时给机床厂小区独居老人李凤英送饭,一送就是三年。李凤英逢人便夸:“尹书记送的饭,暖到心坎里!”
在解决王先生违建摊位时,他连续15天收摊后帮对方搬桌椅,最终引导王先生到社区食堂创业,豆腐脑摊成了“网红档口”,日均收入翻三倍。
这些小事,件件透着温情。尹波林还创新“五彩志愿者”模式,组建红橙黄绿蓝五支服务队,提供医疗、文化、托管等菜单式服务。居民点单、党员接单,累计服务超1.2万小时。
从党建引领的机制创新,到党员带头的难题破解,再到暖心服务的温度传递,尹波林用坚守让八一街道焕然一新。党组织引领下的他,既是“指挥官”又是“排头兵”,将党的旗帜插在每一条街巷。
正如他所言:“基层治理没有高大上,把群众的小事办妥,就是共产党员最实在的担当。”
在八一街道,居民们都说:“有党组织在,有尹书记带头,咱们的日子越过越暖!”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街道居民党员书记党组织社区小区党建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7-01 11:58:00
- 本文链接:https://m.ghbk.net/news/L6q949vPAN.html
- 上一篇 > 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遇阻,斯洛伐克要求能源补偿
- 下一篇 > 电视剧《黑白画像》在安徽芜湖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