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扩大开放 步履铿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1:02:00    

7月8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往来的货运车辆。(记者陈岩摄)

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货运装卸区,工作人员使用正面吊起重机吊装集装箱。(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记者唐红梅)一座港,通全国,接中欧中亚。

盛夏时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标志性工程,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忙碌不停:多式联运中心内,龙门吊快速抓取一个个集装箱;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场站上,火车汽笛声不时响起;陆港国际客运站里,旅客提着采购的中国货登上国际大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国际陆港区围绕“集货、建园、聚产业+强物流”的发展思路,2022年以来,持续推进货源集聚,常态化发运中欧班列、国际公路货运;全力推进标志性、支撑性项目和开放型功能平台建设;加快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产业经济、落地经济转变;以中欧班列为主要抓手,不断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优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推进多种物流组织互联互通、高效发展。

集货

品牌班列,提升货物集结能力

欣欣向荣的国际陆港区,品牌班列的发运,印证着“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稳步向好的活力。

这两天,在国际陆港区的多式联运中心,新疆宇道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货场部负责人马爱燕正在准备一批货。

这批货物是汽车零配件,从国内多个城市集结而来,经过倒短后,将从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乘新疆“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去往乌兹别克斯坦。

“我们经常通过‘天山号’品牌班列发运货物,包括服装、百货、小家电等,发往中亚多个国家。”马爱燕说。

2023年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后不久,“天山号”品牌班列发运。

自2023年11月15日“天山号”品牌班列试发运以来,截至目前,已突破1000列。主要出口货品包括钢材、服装百货、建材等200多个品类,为新疆产品“走出去”提供了便捷通道。

2023年,“天山号”品牌班列以中亚干线为起点,经霍尔果斯口岸到达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阿拉木图、梅杰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丘库尔塞、谢尔盖利等站点,初步构建了向西开放的物流骨架;

2024年,“天山号”品牌班列开通俄罗斯方向,实现欧洲方向“零的突破”;

2025年,随着运输网络的完善与市场需求的挖掘,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工业制品批量搭载,班列从传统商品运输向高端制造业服务升级。

道路通,百业兴。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际陆港公司)班列事业部总经理郑跃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天山号”品牌班列开行数量实现了大幅增长,货运量同比增长72.29%,货值同比增长58.47%。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天山号”品牌班列强大的运输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反映出其在激发外贸新动能方面的显著成效。

“天山号”品牌班列汽笛声跨过中亚,到达欧洲,已成为“一带一路”上美丽的风景,它还创造了多个“首单”“首批”“首趟”,展现出拔节成长的蓬勃生命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在国际陆港区完成集结后,一站式就能完成‘公转公’‘铁转空’‘公转铁’‘铁转铁’等多式联运运输方式间的自由转换。”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陆港服务局负责人钟荷花说,多项创新举措还助力货物高效集结发运,降本增效。

——“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实现常态化运营,解决出口转关货物“二次入仓”难题,为企业节省约3000元/车成本,物流时间缩短4-5天,通关时长压缩约24小时。

——创新实施“软篷车”货运模式,车辆载货量提升12%—30%,单位物流成本降低约20%,节省综合费用3000元—4000元/车。

——创新“一单到底”申报模式,开行全国首批铁公多式联运试点线路(乌鲁木齐—喀什—乌兹别克斯坦),使申报数据量减少30%。

建园

固本强基,激活多重功能

国际陆港区的发展定位是打造欧亚陆路国际物流枢纽、国际供应链组织中心、开放型现代产业集聚高地以及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2022年以来,国际陆港区的重点项目也在加紧推进当中,通过固本强基,激活多重功能。

作为国际陆港区的重点项目——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多式联运集货区二期近日通过竣工验收,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多式联运集货区项目,是2023年获批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本次竣工的二期项目规划建设两座双层物流仓库及配套服务设施,投用后将进一步丰富集货品类,提升中欧班列货物集结效率,为中国至中亚及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注入新动能。

目前,国际陆港区的重点基础设施已日益完善。

国际陆港公司安全总监姚三喜介绍,2022年以来,国际陆港区内的乌鲁木齐铁路口岸快件中心建成,祥龙博瑞公司、极兔速递新疆转运中心入驻。国际粮油交易中心、多式联运集货区、集结中心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国际陆港区不只是注重硬件设施建设,也在积极推进“数字陆港”不断扩容。

走进国际陆港区的数智科技运营指挥中心,在大屏幕上,可以看见经过查验的货品装进集装箱后,被龙门吊吊装上班列。在该中心的“天山号”大数据平台,还可看到“天山号”品牌班列的客户累计订舱数、发运货物种类、货源地、发运地、发运线路等相关数据分析。

“我们要发运班列,通过线上平台提前订舱,就能保障货品准时装车,发往国外市场。”新疆乾坤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单雪芹说。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乌鲁木齐陆港国际客运站自从去年运营以来,逐步开通了乌鲁木齐—都拉塔—阿拉木图、乌鲁木齐—霍尔果斯—阿拉木图、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塔尔迪库尔干、乌鲁木齐—吉木乃—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等多条线路,每日双向对开两班次。

强化内外开放联动,打造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极具活力的重要支点,让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所求所需,互联互通。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陆港国际客运站客运吞吐量突破5000人/次,不仅彰显了客运站运营体系的初步成效,更为国际陆港区的客货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际陆港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刚说,下一步将不断优化运输网络布局,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持续发挥陆港枢纽辐射作用,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积极力量。

聚产业+强物流

枢纽效能,助力产业聚集

国际陆港区一方面以中欧班列为媒,串联起中国新疆与中亚、欧洲“贸易丝路”,另一方面强力激活物流“引擎”,加速产业集聚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

前两天,一批装载马铃薯(土豆)的冷藏集装箱在多式联运中心完成集货换装,搭载“天山号”品牌班列,从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启程,直抵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此趟班列的成功发运,标志着国际陆港区在冷链物流规模化运输领域取得突破,将为中亚果蔬贸易注入新动能。

不单是农产品的“远行”,在新疆广袤的天地间,更多“中国制造”从国际陆港区“走出去”。

郑跃介绍,依托“天山号”品牌班列的开行频次与运营优势,打通了“产地—枢纽—市场”的供应链渠道,为客户提供“门到门”全流程服务,助力产业聚集。

“我们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已逐步构建起涵盖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生态体系,在促进区域贸易畅通、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李刚说。

敞开“窗口”,优势凸显。

国际陆港区不断提升开放枢纽能级,加快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产业经济、落地经济转变。

钟荷花介绍,国际陆港区紧紧围绕周边国家优势资源、陆港区进出口货物贸易情况、陆港区产业功能布局等,采取以商招商、实地招商、服务招商等措施,2022年以来,已引入近200家企业入驻,涉及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等产业,正在构建覆盖新疆、辐射欧亚的国际陆港体系。

乌鲁木齐始终把开放作为促改革、谋发展的法宝,矢志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全方位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国际陆港区不断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优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推进多种物流组织互联互通、高效发展。

——先后开行4条中亚、欧洲方向的全程时刻表班列线路,服务汽车零配件、化工产品等品类货物出口,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了新途径;

——持续加强与广西、重庆等中欧班列发运城市的物流合作,先后发运中欧跨境班车(重庆—新疆—德国)、陆海新通道(海防—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国际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新疆—重庆—东盟”跨境联运班列;

——支持优势企业与班列发运沿线国家资源丰富的企业、物流园合作,持续完善“百仓百港”运营网络,进一步提升班列境外集货分拨的配套服务。

途通山海阔,开放创未来。

眼下,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国际陆港区正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和敢闯敢干的满腔热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中推进对外开放,持续释放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服务于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绘就“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回访

建设丝路新枢纽 打造开放新高地

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铁路口岸综合服务楼联办大厅,展示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空间布局图”“中欧(中亚)班列运行线路示意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功能布局图”等图片。

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考察时,曾在这些图片前驻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是内陆的一个省份,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就不同了。这里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成为一个核心地带,成为一个枢纽地带。你们在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钟荷花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陆港服务局负责人,三年前,她和同事们就在这里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从国际陆港区整体发展思路到中欧班列运行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关切,无不体现着对新疆的关怀之深、期望之高。我们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门心思建设国际陆港区。”钟荷花说,国际陆港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首府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提升陆港区枢纽地位,积极推进开放通道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发展枢纽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钟荷花介绍,从新疆“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开通,到常态化运行;从成功试点“抵站直装”海关监管模式,到推动“铁路快通”常态化应用;从“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改革,到创新实施“软篷车”货运模式;从全国第二个经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TIR)集结中心揭牌,到便利服务中心设立……中欧(中亚)班列运行线路示意图上的线条越来越密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功能布局图越来越丰富,曾经的规划图纸越来越多地落地成为现实。

2022年以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累计发运中欧(亚)班列3500余列,班列开行总数逐年上升。其中,2025年1至6月发运585列,占全疆发运总数的88.4%;发运国际公路车辆2.4万余辆,2025年1至6月发运1105辆,同比上升28.6%。

钟荷花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仍坚持担任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铁路口岸综合服务楼联办大厅的讲解员。

在这里,经常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和学者,他们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停留的线路参观,了解国际陆港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寻找合作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被我们牢牢记在了心里,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干事创业的一盏明灯。”钟荷花说,每每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自己就感到充满力量。接下来,国际陆港区将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深化陆空联动发展,加速构建陆空联运国际枢纽港,让这座内陆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记者唐红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