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关税“松口”,背后藏着这些小心思

当地时间4月22日,白宫突然释放重磅信号:特朗普宣称将“大幅下调”对华145%的高额关税。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示,中美关税对峙难以为继,预计“不远的将来”将出现“降温”。
从月初疯狂加征关税到突然“改弦更张”,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为何在短短三周内急转弯?受访专家分析,特朗普看似缓和的表态背后,实则暗藏了三重逻辑。
关税大棒,反噬美国经济
自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中国成为其关税政策核心针对对象。4月,美国推行所谓“对等关税”,使中国输美商品税率攀升至145%。特朗普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发动关税战,试图逼迫中国让步,却反使美国经济受损严重。
加征关税后,美国出现罕见股债汇“三杀”局面:4月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5%,标普500指数下跌6%,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11个基点。金融机构预测,2025年4月或将是1971年以来第7个单月美国股债汇都出现明显下跌的月份。
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基本逻辑,是认为对中国造成的伤害会大于对美国自身的伤害。“但现在他一定意识到了,美国自身受损更重,而且在某些领域一旦造成伤害,可能是难以逆转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则指出,美国国内反对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的声音强烈。由于中国产品质优价廉,对美国消费者和厂商至关重要,高额关税将中国产品阻挡在美国之外,导致一些产品无法找到替代品,降低了美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即便能找到替代产品,价格也会提高,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2日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1月低0.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至1.8%,较1月低0.9个百分点,在发达经济体中下调幅度最大。报告指出,美政府4月2日推行的关税政策使实际关税达百年最高水平,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冲击”。
中期选举,考量选民态度
特朗普在此时宣称将“大幅下调”对华关税,除了美国经济承压外,中期选举的政治考量也是重要因素。
王孝松表示,特朗普需要考虑中期选举中选民的态度。持续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特朗普及其所在共和党的执政根基产生不利影响,动摇其选民基础。如果因为关税问题导致美国民众生活成本上升、经济发展受阻,选民可能会在中期选举中对共和党投下反对票。

从近期的民意调查结果来看,特朗普的支持率不容乐观。当地时间4月21日消息,路透社/益普索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特朗普的公众支持率跌至他重返白宫以来的最低水平,仅有约42%的受访者认可他的表现。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最新民意调查也显示,特朗普在经济问题上的支持率跌至其总统任内新低,44%的受访者认可他的处理方式,51%的受访者表示反对。
此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美国一些关键产业和地区造成冲击,特别是农业领域。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关税战导致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受阻,美国农业州的经济利益受损严重。这些农业州的选民在中期选举中的态度,对特朗普和共和党至关重要。
战略试探,施压中国让步
特朗普对华关税“松口”,是否意味着他彻底放弃了关税战、贸易战的强硬立场?分析人士指出,这背后很可能还有战略试探的意图。
“美方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将中国拉到谈判桌上来,实现其全面的战略性目标。”王孝松表示,此前,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无常,多次出尔反尔。此次宣称降低关税,也可能是他的一种谈判策略,通过释放看似缓和的信号,对中国进行战略试探和心理施压。
他进一步分析,如果中国在此时表现出谈判的意愿,美方可能会在后续谈判中进一步提出苛刻条件;而如果中国不为所动,特朗普也可能会再次升级贸易战。
吕祥强调,特朗普团队决策盲目、混乱、立场反复,此次“降税”表态反映出其对关税战之反噬效应的一定认知,不一定表示特朗普将在长期策略上进行重大调整。虽说其他经济体因实力不足在反制力度上有所差距,但中国的反制措施已对全球产生示范效应。中国“谈打结合”立场明确,谈判大门敞开,但并不寄望美方改变,而是以自身发展为根基,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争取主动权。
谈及中美贸易未来走向,王孝松和吕祥都认为存在较强不确定性。不过,中国坚持强硬反制、深化改革,足以抵御外部冲击。
两位学者还指出,中美贸易博弈将持续波折,中国以确定性应对是破局关键。中国坚守立场,也会给更多国家对抗美国霸权的信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吴娜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关税美国中国选民中美反制共和党高额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23 20:14:00
- 本文链接:https://m.ghbk.net/news/W2qy8lxPpa.html
- 上一篇 > “云阅读驿站”带来全民阅读新体验
- 下一篇 > 盐湖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52% 继续加强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