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黑科技”,在合肥首次启用!

自动驾驶不惧高温、
智能避障更安全、
视觉感应施工精准度高……
炎炎夏日,由合肥市重点局建设的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迎来
一位新的“机械工友”,
该项目在全市率先启用
新型无人塔吊技术,
以智能建造赋能传统建筑产业升级。
无人塔吊改变高空作业传统模式
“长期以来,塔吊需要司机爬到几十米高的驾驶室中去操作。而且,里面温度夏天能达到40度左右,环境非常艰苦,是施工中的痛点和难点。”安徽建工三建集团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强介绍。
7月25日,记者在施工现场见到,新型无人塔吊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激光雷达、北斗导航、5G通信等黑科技,不需要司机就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进行作业,高温天气下有效提高调运效率,实现了人文关怀与建设效能的同步提升。


新型无人塔吊技术
除自动驾驶这一核心功能外,无人塔吊依托智能规划与避障功能,通过实时建模,提前规避各类施工风险;群塔协同作业功能实现了多塔吊的高效配合,宛如一支训练有素的“空中战队”,大幅提升了整体施工效能;实时预警系统则像一位警惕的“卫士”,在复杂环境下时刻守护着施工安全。
此次无人塔吊技术在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项目的成功应用,是合肥市重点工程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新型无人塔吊利用先进智能控制系统,改变了工人高空驾驶作业的传统模式,筑起安全屏障,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刘强表示。
该项新技术在合肥目前是首次使用,标志着大建设在智能化、数字化施工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市工程的创新发展树立了重要标杆。
钢筋绑扎机器人完成首次应用
记者探访了解到,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项目最近还引入了一种新的机器人设备。钢筋绑扎机器人已经顺利完成首次应用作业,开始投入到一线施工中。
钢筋绑扎机器人个头不高,体型也不胖,可以轻巧穿梭“钢筋丛林”,5秒左右完成部署后,便能自主识别绑扎点、规划路径,在网片核心区展开高效作业。

钢筋绑扎机器人投入应用
该款机器人机身小巧,即提即用,集“自动识别定位、自动避障、自动换列、风险报警”于一体,无需提前建图即可快速投入作业。内置专业绑扎程序确保每一道扎丝牢固可靠,合格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同时,更换电池即可连续作业,既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又将工人从“危、繁、脏、重”环境中解放出来,显著降低安全风险。
作为合肥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安徽建工三建集团坚持以现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思路,围绕传统建造难点、堵点,与高校及专业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搭建建筑机器人应用技术体系,现已形成覆盖实测实量、钢筋绑扎、地坪研磨等多场景的智能装备矩阵。
“钢筋绑扎机器人的成功应用,展现了合肥智能建造战略落地的最新成果。”刘强指出,企业将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深耕“机器代人”应用场景的创新拓展,以技术突破驱动建筑机器人实现规模化落地,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
搭建“钢筋铁骨”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项目位于创新大道与燕子河路交口西北侧,总建筑面积183100平方米。总体规划“商学院主楼、综合服务楼”两大核心建筑主体,包括教育中心、实战平台、研究基地、图书展览馆、公寓及餐饮中心等多个功能区。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项目
“目前,现场正处于主体钢结构快速施工阶段。”市重点局的项目管理人员介绍,其中,1#教学楼及2#综合服务楼正在进行四层结构施工,报告厅正在装饰装修阶段,届时会作为项目展示区进行展示。
未来,项目将以中国科大雄厚的学科优势为基础,以实践性、实战性、实效性为办学特色,大力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助力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接下去,市重点局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更多重点工程和建设单位引入先进技术,促进科技创新与建筑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文字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吴奇 通讯员 徐强
图片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张正朋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