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青年与艾滋病:知艾防艾,携手守护健康
艾滋病: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简称HIV)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感染后,会不断损害人体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发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急剧增加,最后造成死亡。


青年人群作为一个高活跃度、高社交性的社会群体,其在高校聚会、社交网络平台互动以及青年旅行等情境下,稍有不慎,便可能打破健康防护的屏障,使这个“隐形杀手”有可乘之机。
艾滋病在青年人中的
“传播路径图”
性传播:“危险的风情小径”
性传播是HIV在青年人群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一些青年在恋爱和亲密关系建立过程中缺乏对艾滋病传播风险的正确认知,未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正确使用安全套),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置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之中。


血液传播:“意想不到的隐秘通道”
血液传播是HIV传播另一个重要途径。不安全注射以及不规范的医疗美容等行为均构成了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高危因素。
母婴传播:“生命传承中的小波折”
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等特殊阶段,其身体生理状态的特殊使得HIV更容易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艾滋病的“预警信号灯”
HIV感染初期,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发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和疲劳等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皮肤上可能出现红色或紫色斑点、疹子或湿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很容易被忽视,这个时期被称为“HIV急性感染期”。
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和病毒感染数量的增加,患者免疫系统逐渐受到严重的破坏,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预防艾滋病:
青年人的“健康防护手册”
1
正确使用安全套:
“爱的安全护盾”
目前,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这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还能避免感染梅毒等其他传染病。

2
积极进行检测:
“健康的探照灯”
对于有过高危行为的青年群体,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是早期发现和干预的关键措施。发生危险行为后72小时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定的阻断药物,越早越好,需连续服用28天。

3
树立健康性观念:
“纯净心灵的花园”
正确的性观念强调尊重、平等、责任和安全。正确的性观念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更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表现。

学习如何预防艾滋病,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责任。青年学生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嗜好。通过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积极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自我控制力和寻求支持等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做自已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来源:扬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