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供给侧改革:一个中心城区未来产业突围的福田样本丨福气之地人才之田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金萍 深圳报道
硅谷教父史蒂夫·布兰克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创新不是技术突破,而是找到让技术扎根的土壤。”
在传统零售超市比拼“极致服务”时,深圳福田却悄然打造了一个“另类超市”——这里不卖生鲜百货,而是“出售”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场景。
4月21日,在深圳市福田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该区宣布将打造福田场景超市,将新梳理的16类132个新场景需求加入场景超市清单中。此前,福田已经推出304个场景需求清单,备受关注的AI数智员工即是从场景超市成功走向市场的AI产品。
“场景超市仅是福田发展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福田正在通过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升级’的产业生态闭环,加速竞逐人工智能产业。”福田区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高增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近期,上海、杭州、北京等地都将开放场景作为布局AI的重要方式,但要让AI实现产业与社会治理的双向促进,构建一个可循环的产业发展模式却不容易。
福田此次以“场景超市”为引擎,更像是一次政府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角色重构”。政府不再是简单的“政策制定者”,而是转型为“创新策展人”,将场所场景化、场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构建起福田的场景生态雨林体系。
此次政府主导的“需求革命”,能否成为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跃入市场的关键跳板,将是一个可以观察的新样本。
今年2月,福田在全国率先上线70名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立刻引发全网热议,来“取经”的全国多地的调研参观者踏破了其幕后技术服务公司的门槛。
这,只是福田推出的304个AI应用场景中的一次简单试水。
早在1年半前,福田就已经率先开放部分政务办公场景,引入AI大模型政务系统,以场景应用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此次,福田再度升级了场景应用的发展模式,打造福田场景超市,新增16类,132个场景需求。至此,福田已经开放了436个应用场景。

简单看去,该场景超市与全国其他城市开放场景的发展路径似乎并无差别,都是将区内可开放的AI场景进行整合,并一次性开放给企业,而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方式参与场景应用的创新,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落地转化。
但分析其中细节,福田场景超市却另有玄机。
高增表示,流程上,场景超市将场景创新链条延长,加入了场所场景化、场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环节,即政府等相关工作人员与需求方一起梳理日常工作,挖掘其可应用人工智能解决的应用场景,同时将相关需求对接给可承接该业务的相关公司,为该公司相关应用产品走出实验室提供测试场景,在此基础上,为走出实验室并形成规模化的产品寻找商家。
以此,通过反复探索,延长流程链条,有助于解决新技术产品在产业化与商业应用中遇到的产品解决假需求、产品难落地、产品难市场化等难点,加速产业端与场景端的双轮驱动,迭代更多新产品。
其一改传统技术创新中“技术先行,场景后置”的模式,重构了创新流程,即“需求开发-产品测试-商业转化”的全链条设计,在这一模式里政府作为组织者,通过整合碎片化需求形成规模效应,将分散的政务需求转化为模块化技术需求,降低了企业创新试错成本。
目前,在场所场景化阶段,福田已经开放了覆盖40类的创新应用场景,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环境治理、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同时,在场景产品化阶段,累计共组织“AI+司法”“AI+教育”“AI+医疗”“AI+软件”“AI+金融”等,8场供需对接会,举办10场AI主题活动沙龙,包括Deepseek、智能终端、跨境出海、用户营销、文化设计、企业座谈等主题,累计服务200余家企业,已促成多个场景解决方案落地转化。
在产品产业化阶段,通过“模力福地产品发布会”,帮助企业打通从“场景清单”到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产品真正实现量产落地。其中首场发布会吸引100余位行业专家、20余家专业媒体参与。
同时,福田也为“场景超市”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深圳市福田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在大模型研发、语料数据、场景应用示范等13个方面,分别提供最高100万到1000万元支持,其中场景应用示范专项支持面向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等行业,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对具有行业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技术应用与场景建设项目,经综合评审,依条件每个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支持,全区每年支持项目不超过20个。
今年以来,深圳市内,南山、龙岗、罗湖等也在加速开放场景,深圳市外,杭州、武汉、成都、天津、苏州等多个城市也在积极抢抓AI场景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超65座城市密集开展场景创新工作。这是由于在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愈发依赖有效的应用场景支撑,在复杂的城市治理体系中,场景资源从政府、企业等主体中整合并开放,赋能新产业,以有为政府助力有效市场,有望实现城市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竞逐中的弯道超车。
但是通过开放场景创新,加速AI、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多个具有耦合关系的问题待进一步解决。
开放的场景向生产力转化,首先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配套机制。
年初,福田上线AI数智员工后,其他区域学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其涉及如何保障政务数据安全、如何避免使用者和AI之间责任难以划分等一系列问题。
去年9月份,福田在全国率先发布《深圳市福田区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从伦理框架、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安全监管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明确数智员工的辅助定位,要求在开展工作期间,每个数智员工都要配备一个监护人,并且要在监护人的主导下才能开展工作。
参与数智员工开发的技术人员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硬件设施齐全、法律环境支持的基础上,科技公司才好更无后顾之忧地开展工作。
高增也告诉记者,在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中,每个领域可能都会遇到类似问题,因此需要产业部门与千行百业形成合力,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则,保障人工智能产品应用落地和高效运转。
而这只是推进场景应用中一个难点,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具体推进工作来看,精准需求挖掘、重点资源导入、多部门协调等流程中,也存在多个耦合关系难点,比如需求挖掘阶段,政府作为中间方,将企业需求进行整理,帮助企业提出AI场景需求,并找到相关需求解决的公司做对接,其中就涉及如何精准挖掘真实需求、如何精准对接解决方案供应方等问题。
“今年我们已发布四百多个应用场景,预计到年底还将推出更多。福田区将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城区治理堵点及群众服务痛点持续推进场景落地,争取实现更多成果转化。”高增说。
福田的这场AI场景实验证明,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为政府可以通过场景供给、制度创新、生态构建的三重赋能,破解技术商业化的“达尔文死海”。
当436个场景需求如星火燎原般铺开,这里孕育的不仅是几个明星产品,更是一个可复制的产业跃迁范式——用场景密度突破创新阈值,以制度创新跨越转化鸿沟,这或许是中国AI产业突围的关键密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