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明确!事关全省中小学!
最新明确!
事关全省中小学!
近日
广东发布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
方案明确了
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
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
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
初中7-8年级、高一或高二
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
4月10日,广东省新闻办与省教育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两素养1纲要”方案(以下简称“2+1”方案),明确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

“2+1”方案
分别是“两大素养框架” ——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
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学生
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
“1”个课程纲要——
《广东省中小学
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方案都有哪些亮点?
小金带你去看看
01
分三个阶段
明确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目标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方案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明确了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学段目标,注重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比如课时方面要求原则上:
● 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
● 小学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
● 初中7-8年级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
● 高中阶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创新等。
该方案还提出,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议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活动记录表、学习数据、作品评价、量表测量等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各地探索将人工智能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等。
02
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
明确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目标
①系统推进,打出AI教育组合拳
“2+1”方案从目标层提出了《师生素养框架》,明确了师生素养能力坐标,从路径层制定了《课程指导纲要》,提供了从课程到课堂的实施路径,解决各地在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方面“有目标可依、有课程可用、有教师可教”的问题。
②全国率先,构建师生AI素养框架
“2+1”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小学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尤其是《教师素养框架》,从意识理念、技术能力、教育应用、专业发展以及社会责任五大维度分别回答了智能时代教师的职业使命、必备能力与责任担当,为我省中小学教师系统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提供了指引。
③全链闭环设计,课程可落地、可评价
林如鹏表示,广东着力建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链条AI育人体系,课程纲要明确了我省人工智能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人智观念、技术应用、智能思维、伦理责任。
扫描下方二维码
查看方案详情

///
转发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