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淮南:融合赋新,拥抱“诗和远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2:04:00    


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响“楚风汉韵 山水淮南”品牌——

融合赋新,拥抱“诗和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我市牢记谆谆嘱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寿州古城、八公山、武王墩为主线,加快建设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抓住《六姊妹》在中央广电总台热播的机遇,打造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旅游+”战略,积极培养新业态、营造新场景、释放新活力,构建了文旅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新格局。

清明假期,位于寿州古城内的二十四节气馆人气火爆,三天吸引9000多人前往打卡。

寿县二十四节气馆由原寿县博物馆及周边附属建筑改造而成,布展以“何以节气——亘古华夏与广袤天地的时空对话”为主题,设有“观时知序”“依时而耕”“循时矩行”“与时共生”四大板块,结合实物与多媒体演绎,呈现节气之韵、时序之美。“自今年1月16日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实现收入200余万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传统文化为魂,现代科技赋能,实现二十四节气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打造寿县二十四节气馆,是我市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古城名山武王墩,串珠成链,加快建设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

武王墩墓作为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3月26日,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标志着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12亿元,总建筑面积47650平方米,包括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行政管理区、服务设施等功能区和主要用房,以及博物馆周边广场、地下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突破100万人次,带动周边文旅产业集群发展。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项目,淮南文旅再出发!“建设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既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行动,也是深化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打开了一扇触摸历史、对话文明之门,更拓展了一条文旅融合、转型发展之路。”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抢抓武王墩文旅业发展新风口,我市编制了《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2023年—2035年)》《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3年—2035年)》,2022年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正积极推动武王墩与寿春城联合申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文物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武王墩与寿春城遗址遥相呼应,形成贯穿淮南市区西部的楚文化廊带,是淮南地区重要的楚文化文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基于此,我市将武王墩、寿州古城、八公山等“串珠成链”,建设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

苍苍八公山,清清安丰塘,一轴山水画,千年梦之乡……

寿县一眼,便是千年。

眼下,“楚风汉韵 潮起寿州”2025年寿州古城—八公山农历三月十五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正有序开展。寿县选择“文学”“美食”“非遗”“节庆”“音乐”文化IP,推出八公山梨花诗会暨2023-2024年度寿县文艺精品奖颁奖典礼、八公山豆腐文化交流会、三月十五四顶山民俗活动、寿州古城物资交流大会、中华古诗词琴歌艺术音乐会等多项活动,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

古城是灵魂,旅游是载体,当古城遇上旅游,产生了“奇妙反应”。2025年春节,寿州古城用春节IP“活化”2600多年的“文明密码”,让千年楚都破壁出圈。节日期间,寿州古城推出非遗民俗文化节,通过寿州狮队大拜年、寿州踩街迎宾大巡游、非遗体育展演、非遗戏曲展演、非遗民俗展演、非遗文化市集、非遗灯展等,为游客提供多维非遗体验。“寿州古城‘非遗中国年’从腊八节开启至正月十五结束。寿县以春节档的36天,撬动全年的365天,让古城不仅是旅游目的地,更是文明传承的创新工场。”网友们说。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寿县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6万人次,综合收入11.36亿元。

八公山素有“皖北第一名山”的美誉。

清明假期,以“天清地明 好时节”“春日不负好‘食’节”为主题的系列文旅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假期首日吸引了5000余名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八公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淮南子文化馆、八公山地质博物馆、妙山环山通道改扩建项目、妙山书茶民宿群、闪冲休闲民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八公山风景区北门至乐涧套旅游线路串联成景……八公山区探索“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擦亮“八公仙境、豆腐故里”旅游品牌。

图片

一部剧一座城,统筹联动,打造“南”以忘“淮”的欢乐之旅

在大通区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上演一次Citywalk,感受历史建筑的岁月沧桑,体验非遗文创市集的创意,品尝一碗地道淮南牛肉汤,开启一场兼有文艺范与烟火气的快乐之旅·……

3月31日,“春游江淮·皖美乡味”安徽省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暨“皖美食光·相聚淮南”乡村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活动借力《六姊妹》IP热度,举办电商直播、美食市集、电视剧拍摄地实景展示、乡村旅游体验行、非遗文创市集、年代记忆打卡等特色活动,打造了“可玩、可购、可传播”的旅游消费新场景,让“流量”变“留量”。

九龙岗是淮南城市发展的源头。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内现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九龙岗老火车站碉堡,淮南市“三普”登记在册文物点淮南煤矿一、二号井遗址等众多文物古迹。

我市抓住《六姊妹》在中央广电总台热播的机遇,正在细化完善规划设计,加快推进九龙岗历史地段及周边整体提升,打造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我们突出‘工矿城市记忆体验’主题,精心打造煤矿文化记忆、城建文化记忆、铁路文化记忆、市井生活记忆板块,共塑九龙岗时光情境。”淮南文旅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克虏伯井架是淮南工业文明的有力见证,是重要的工业遗存。我市坚持规划引领,以克虏伯井架为核心,微提升、轻改造,延续原有九龙岗煤矿西矿区的肌理与建筑风貌。同时,注重完善旅游要素,植入历史展示、博物研学、休闲服务等功能,打好工业旅游牌。

天目湖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我市坚持保护性开发,以生态修复为基础,保持湖的原貌。坚持轻投入、可运营、可持续,统筹考虑交通、住宿、餐饮、公共服务等要素,为游客提供一个自然生态空间。

文旅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我市积极实施“文旅+”战略,深化与央视《六姊妹》等影视IP联动,打造“文旅+商业”“文旅+影视”“文旅+美食”等新业态新场景。

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一碗汤吸引了无数人。3月29日,借助2025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契机,市政府和西嘻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六姊妹》粉丝见面会暨万人共品淮南牛肉汤活动。“淮南的牛肉汤里熬的是千年匠心,而《六姊妹》的故事里炖的是家庭真情,这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沸腾的是淮南人的豪爽热忱,流淌的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现场观众们说,从淮南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气质中,感受到一份真实而质朴的力量,感受到人间烟火和岁月漫长。

深化文旅融合,拥抱“诗和远方”。“淮南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独特,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大、活力足,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武王墩、寿县古城、八公山等为重点,以实施旅游新高地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级提升、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品牌传播、旅游服务升级“六大工程”为抓手,做精产品、做足特色、做优服务、做好生态、做强产业,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努力把淮南打造为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目的地。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4月11日)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庆磊

配图 倪军 张越 陈海涛 孙鸿

部分图片来源于淮南文旅

编 童飞飞 汤 宁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