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黄渤海 | 古现河北村——鲁菜泰斗王义均的故乡
农历三月三,去赶“古现”山。日前,烟台黄渤海新区古现街道如期举办“三月三”山会,吸引远近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打卡,让大家在热闹中感受到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
实际上,古现街道的文化底蕴不仅仅体现在“三月三”山会上,当地还有很多历史悠久、各具看点的村居。此次我们就趁着“三月三”的春风,带大家走进古现街道河北村。那里既是古现王氏的发祥地,在清代还曾出过一位有名的才女,同时又是当代鲁菜泰斗王义均的故乡,可谓看点十足,接下来就为大家逐一道来。
1
“古现王氏”的发祥地
“古现王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科举望族之一,“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即出自该家族。值得一提的是,王懿荣虽生于古现东村,但其家族根源可追溯至河北村。
对此,《古现街道志》引述《王氏族谱》称:古现王氏始祖“王忠,云南大理府……鸡头村,(洪武年间)任邑之登宁盐课大使,居古现集河北村……”也就是说,古现王氏原籍云南,其始祖王忠在明初来福山县为官,后来落户到了古现附近的河北村(注:宋代就形成多个聚落并各有名称,后因地处黄金河北岸,统一称作河北村)。
河北村原貌
定居河北村之后,王氏家族逐渐开枝散叶,陆续向外析出多个分支。其中,第八世王道增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自河北村迁至黄金河南岸古现村,由此开启古现东村王氏(王懿荣家族)的历史。
王道增一系虽然迁出了河北村,但按照古代的习俗,其后世子孙仍需定期回河北村的王氏宗祠祭祖。由于王氏族人当时多有科举功名,所以王氏宗祠的建筑规制也较为突出。
经过历史的变迁,那座王氏宗祠已难寻旧貌,但原本悬挂在祠堂中的一块清代木质大牌匾却保留下来,成为河北村历史的见证。
这块大匾长2.5米、宽0.9米,木质坚硬、色质微红,中间书有“永言孝思”四个大字,抬头标注“乾隆甲申嘉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落款标注“刘统勋题”。
刘统勋系清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其子刘墉亦为后世所熟知。根据《河北村志》执行主编、年已八旬的王金耀老人介绍,刘统勋之所以专门为河北村王氏宗祠题写牌匾,很可能是因为与古现王氏族人王检(进士、翰林、曾任广东巡抚)的特殊交情。而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古现王氏在当时的望族地位。
2
清代出过才女王照圆
与古现东村相似,河北村在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根据《古现街道志》的记载,明崇祯年间的武进士王三锡、王慎言,清顺治年间的文进士王允谐,以及清代中期的诗人、训诂学家王照圆,都是河北村人。
在上述人物当中,王照圆尤其值得一提。作为一名女性,她能在“重男轻女”的古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实属难得。
王照圆,原名瑞玉,字照圆。她出身书香门第,6岁丧父,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孝经》《内则》《毛诗》等书籍,15岁泛读经史,学识不断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王照圆与栖霞人郝懿行结婚。郝懿行是当时有名的训诂学家,王照圆与丈夫志趣相同,此后夫唱妇和,成就了文坛的一段佳话,当时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美誉。
根据记载,郝懿行的代表作有《尔雅义疏》《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易说》《书说》《诗说》《礼记笺》等,其中不少内容都有王照圆的参与。清道光五年(1825年),郝懿行病逝,王照圆整理丈夫遗作,并自著《列女传补注》《列女传校正》《晒书堂闺中文存》等。其学问人品,备受后世尊崇。
“因王照圆在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其去世后,河北村打破旧例,为这位嫁出去的女儿修建了衣冠冢,并在当时的祠堂中设有专门祭位,以示纪念。如今虽然已经过去大约两百年的时间,但很多河北村人依然知道王照圆的事迹。”王金耀介绍。
3
鲁菜文化底蕴深厚
河北村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鲁菜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这种底蕴,直观地体现在当代鲁菜泰斗王义均身上。
王义均1933年出生于河北村。1945年,12岁的他独自前往北京谋生,先到当时北京“八大楼”之一的致美楼饭庄打杂徒,次年转入声名远扬的丰泽园饭庄,开始坚韧执着地学习起烹饪技艺。
关于王义均勤奋学艺的经过,《古现街道志》中有这样一段形象的描述:来到丰泽园后,王义均一度被师傅安排去厨房“蹭勺”。所谓“蹭勺”,就是把师傅每做完一个菜的勺拿炉灰细磨、洗净、烘干。当时的丰泽园有3个火眼,汤勺47把,每天王义均要“蹭勺”上百个。他在“蹭勺”的同时,认真琢磨师傅们的厨艺,每次都刮出一点残汁品尝,细心体会。久久为功,他因此学到了赋味的技巧。而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也赢得前辈的认可,大家都愿意把厨艺传授给他。
在用心学习的基础上,王义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历经多年磨砺,他逐渐在烹饪界崭露头角。1954年,21岁的王义均作为中国代表团饮食文化表演的最年轻代表赴德国参加国际博览会,以拿手好菜“葱烧海参”“砂锅鱼翅”获得优秀纪念奖。1955年,在元帅将军授衔宴会上,他获邀成为厨师之一。1963年,他被评为北京市首批一级厨师。
此后,王义均又先后获评“特一级厨师”“中国十大名厨”“中国烹饪大师”“国宝级烹饪大师”等称号,成为鲁菜领域的旗帜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王义均虽长年在外工作,但一直心系家乡,此前曾多次回河北村省亲。2023年,首届中餐出海产业链大会在黄渤海新区举办。因为年事已高,王义均不能亲自到场,但专门录制视频为家乡送来祝福,并委托女儿出席接过了“黄渤海新区餐饮业特聘专家”的聘任证书,体现出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在王义均的带动下,鲁菜文化在包括河北村在内的整个古现街道早已蔚然成风,得到很好地传承。仅以河北村为例,根据修撰村志时的相关资料估计,该村在外及烟台从事烹饪职业者就达百人之多。由此可见,古现作为“鲁菜之乡”的美誉,名副其实。
责编:童佳怡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河北王氏鲁菜懿行渤海宗祠街道清代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05 19:25:00
- 本文链接:https://m.ghbk.net/news/eEqlp88qlz.html
- 上一篇 > 厦门建霖取得阀芯座和软管固定结构专利,能够防止软管从阀芯座上脱落
- 下一篇 > 吉林省最低工资标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