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吐槽上了大学仍被圈养!大学管理“中学化”,合适吗?
高校组建家长群、给家长寄成绩单、学生未经允许不准出校门……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新校规屡屡引发社会对于高校管理“中学化”的讨论。不少大学生吐槽自己被“圈养”;受访高校老师则表示,这是为解决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和责任心的无奈之举。
上了大学,还和高中一样
早晨7点,在北方某师范类高校,刚刚参加完早操的大一学生小冯睡眼惺忪。上午没课的她,决定爬上床,再睡个回笼觉。
小冯所在的学校,要求大一学生早晨7点站早操,晚上上晚自习,平时学生会不定期查卫生、查寝,派专人负责查课,部分学院还出台禁止挂床帘、限制请假次数、要求父母打电话才能请假等规定。
“上了大学,好像还是和高中一样。”小冯说,早上站操、上课签到、卫生检查、晚自习……感觉自己的一天都被包办了。
在南方某高校上大二的欣欣也有这种感觉。她说,学校给本科生安排统一的熄灯时间,每周三晚上查寝,请假要走审批流程,大一大二学生需参加晨点,大一还要上晚自习……
“晚自习没有必要,大家就算去了,效率也比较低,很难投入到学习中,不过是点卯罢了。”欣欣说,就算统一熄灯,大家也不睡,各自开小电灯照明。
“我们辅导员建家长群,把全班成绩和挂科情况发群里,还公布考试时间和放假时间,好多家长看到孩子高中成绩优异,大学排名却靠后,又变得忧心忡忡,电话问候不停。”东部某高校学生佳琪说。

大学生在自习
部分大学为何“管得宽”?
受访高校辅导员表示,强化学生日常管理,一定程度是为了解决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性、责任心的无奈之举。“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生活作息紊乱、专业课程挂科等情况屡见不鲜。学校推行卫生检查、早操、熄灯等举措,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增强其身体素质,解决学生自觉性不足的问题。”
一些受访家长赞同高校的严管规定,认为这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孩子。有家长提出建立家长群等诉求:“孩子上大学后,与父母的空间距离拉大了,沟通难度增加了。家长群可以帮助父母随时知晓孩子近况,了解孩子在大学的情况。”
“合理的家校联动对保障学生安全、引导其健康成长很有必要,但家长们的过度关注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压力。”华北某高校辅导员李老师说,“我们学校起初管理并不严格,为满足家长需求,如今不仅期末通知家长成绩,每两个月还要通知家长考勤结果,学生连续不交作业也得通知。”
确保学生安全,也是高校强化学生管理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防范极端事件发生,一些高校不得不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对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行为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东部某高校学工部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各类校园安全事件频发,校外人员入校引发冲突、学生在校外遭遇意外等状况给高校敲响了警钟,使得高校在管理上更为谨慎。
对于严管,学生什么态度?
“这种管理让我觉得压抑。上课要随时警惕监控对面的督查老师。每天晚上舍不得放下手机,总想补偿一下白天没看够手机的遗憾。”中部某高校受访学生小苏说。
“考勤就是形式主义。虽然学校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上课还查手机,但据我观察,大家的听课效率并没有太大提高,人在教室,却各干各的。”大二学生建桥是班里的纪律委员,在他看来,考勤制度虽提高了课堂的上座率,但面对不感兴趣的科目,同学们仍心不在焉。
还有不少学生尝试和学校“斗智斗勇”,想出各种敷衍方法——“上课点名,同宿舍的会帮忙答到,没人查课就溜走”“学校虽然名义上不让随意出校园,但大家基本都会偷偷溜走”“我会控制旷课次数,或者花点钱找代课”……
也有部分受访学生理解学校的做法,选择尊重规则、积极配合:“学校这么做也是出于我们的安全和生活考虑,我没觉得太受束缚,综合来看,这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方式。”
“正因为学生会定时查熄灯、查卫生,我才能按时休息、身处较为干净的寝室环境。”华北某高校大三学生鹏超表示,一些室友自制力差,晚上熬夜不睡觉,还乱丢垃圾;自己拉不下脸劝说他们改正,只得希望学生会多检查,倒逼室友改正。
更重要的是,学会放手
从高中到大学,孩子们过渡到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一下子多起来,奋斗的目标也不像高中时明确,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就进入了彻底的放飞状态。为此,不少高校选择延续高中的教育管理方式,以此弥补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的短板。
然而,大学生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独立生活。专家认为,家长要学会放手,高校则需摒弃“包办式”管理思维,允许学生根据课程和自身学习习惯合理规划时间,变“堵”为“疏”,通过引导而非禁令的方式规范学生行为,构建科学弹性的管理体系。
大学给予学生宽松环境,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整体考核,避免考试打分“宽松软”。同时,高校应密切关注学生诉求,倾听学生合理意见,出台一些更有人情味的政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及时回应学生期待。
大学是培养学生生活自理、人际交往、时间管理等能力的关键阶段,家长和学校都应以信任为基石,以引导为桥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锻炼中成长。同时,大学生也应完成角色转变,对自身行为负责,通过不懈努力,拥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半月谈)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学生高校家长大学学校自己的大学生受访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20 08:30:00
- 本文链接:https://m.ghbk.net/news/jLgDZ9YqX9.html
- 上一篇 > 山西省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措施
- 下一篇 > 安徽蒙城县:“铁牛”鸣笛出征,开启跨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