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提质 撑起高原好日子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西藏自治区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影像医学中心内,一台CT机正在工作,为医生诊断提供影像资料。
“医院里的大型医疗设备、消毒供应中心、院内供暖设施等,需要很大的用电量。随着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不再担心电力保障问题。”医院执行院长蒋耀文说,“下一步,医院还将引入放疗仪器等多种大型新设备,并利用远程手术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更高标准和水平守护群众健康。”
“针对医疗等重要民生领域,电力公司专门配置双路供电保障,筑牢供电‘双保险’。”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供电公司总经理樊正华介绍。
这背后,离不开4条“电力天路”。2011年12月,青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随后川藏联网工程、藏中联网工程、阿里联网工程相继建成投运。4条“电力天路”搭建起雪域高原电力的主干网络,全区供电可靠率达99.6%,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电力天路”的直接拉动下,西藏电网用电负荷连年刷新历史纪录,年均增长15%,最高达276万千瓦;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54.17亿千瓦时,是西藏自治区成立时的593倍。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也让高原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脚下,森噶村村民阿旺终于搬进了新家,整洁的小楼、崭新的家具、明亮的厅堂,他的幸福溢满面庞。
厨房里,干净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客厅里,电视画面清晰流畅;掏出手机,就可以打电话、看视频……“我们的生活跟城里一样方便。”阿旺高兴地说。
临近傍晚,冈仁波齐山脚下,塔尔钦旅游小镇灯光渐渐亮起。“路好了,游客往来方便;电通了,家电升级,住宿条件大大改善;网络好了,大家在这里做直播、拍视频,让更多人看见阿里美景。”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旅馆的班旦伦珠感慨:“我们的小旅馆深受游客喜爱,赶上旺季,床位供不应求,去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截至目前,西藏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和4G网络通达。各族群众的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油灯到电灯、土路到油路、毡房到楼房的巨变,告别了“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信难”的历史,过上了舒适便捷的现代化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06 版)
本报记者 王锦涛 徐驭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