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什么后果
仲裁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排他性
一旦达成仲裁协议并生效,当事人就丧失了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即使一方在仲裁中败诉,也不能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协议具有排他性,法院无权受理就仲裁事项提起的诉讼。
终局性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对当事人具有终局性。当事人不得对仲裁裁决提出上诉或再审。仲裁裁决是终局性的,不存在二审或三审程序。
强制执行力
仲裁裁决具有与法院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执行,不进行实质审查,只审查裁决的形式要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法律后果
仲裁裁决不仅对争议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可能对其他当事人产生法律后果。例如,如果仲裁裁决涉及特定合同的效力,那么仲裁裁决不仅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对与合同相关的第三方也具有法律后果。
履行义务
被仲裁后,当事人需要按照生效的仲裁裁决履行义务。如果一方逾期不履行给付义务,另一方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撤销裁决
仲裁裁决具有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等法律规定的可以撤销的情形,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经济影响
参与仲裁通常需要支付仲裁费用、律师费和其他相关费用,这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被仲裁可能会对公司的商业信誉产生负面影响,潜在客户可能会对其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未来的商业合作和交易。
诉讼权利的限制
一旦进入仲裁程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可能会受到限制。在某些情况下,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当事人将无法再通过诉讼途径寻求救济。
履约能力的影响
如果仲裁裁决要求支付赔偿金,可能会对当事人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影响其履约能力。
对商业信誉的影响
被仲裁可能会对公司的商业信誉产生负面影响,潜在客户可能会对其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未来的商业合作和交易。
综上所述,仲裁的后果主要体现在排他性、终局性、强制执行力、法律约束力、履行义务、撤销裁决、经济影响、诉讼权利限制、履约能力影响和商业信誉影响等方面。当事人在选择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方式时,应充分了解这些后果,并在仲裁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