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百花园”中育才!特色人才培养激活川美“多元融合”教育生态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5日讯“这个雕塑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海报的色彩搭配和构图真有创意”“快帮我拍一张跟这张绘画作品的合影……”5月23日上午,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踏入四川美术学院,恰逢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事——“开放的六月”2025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即将开幕,记者们提前被“剧透”此次作品展。

每年“开放的六月”展览的举办,都会在朋友圈与各大社交平台上掀起一股热潮,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自2005年以来,历经二十一载深耕,现已从最初的校内毕业展,发展成为川美乃至重庆的城市文化名片。
对此,来自全国的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川美,实地打探这所高等艺术学府如何以“艺术为魂,创新为翼”,深耕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艺术创作、高质量开放办学。
深耕教学改革
以评促改激活教育内生动力
今年恰逢川美建校85周年,学校即将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在上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教育部专家组给出了“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川美范本”评价。5年里,学院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始终将“以本为本”理念贯穿办学全程,以“四个回归”为导向,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川美范本”回应时代命题。

学校精准把握评估核心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迭代升级“艺术+”课程思政体系,完善人才培养链条,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深深融入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与质量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走进川美的课堂,艺术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此,学校织密协同联动责任网络,成立工作专班,形成“领导主抓、部门协同、学院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这种从上至下的全面动员,让教育教学改革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全校师生的“共同事业”。

同时,构建起“专职机构+双轨督导”的质量保障体系,设立教学质量科、校级专职教学督导员及校院两级督导委员会,以“全链条、动态化”为原则,构建覆盖全域的管理体系和改进闭环。
学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核心理念,将评估工作内化为持续改进工程。从“三全育人”协同机制的完善,到专业动态优化调整的健全,再到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创新,川美在教育革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融通“艺术思政”
厚植教育根基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
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铸魂工程,如何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拒绝简单的“思政+专业”内容叠加?

川美的回答是深耕教学课堂主阵地,推进“艺术+思政”深度融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潜藏的价值元素,将历史人文、红色基因、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与艺术创作实践之中。
目前,川美已建成重庆市一流思政课程3门,打造出“1+7”新思想课程群,开发出《伟大画卷中的“五史”》等特色教材,构建起包含红色资源解析、主题创作实践等六大模块的课程矩阵,建立起丰富多样的思政学习“资源池”。
艺术不仅是审美意趣的彰显,更在于扎根时代、服务社会,以创作回应现实关切。为此,学校把握思政育人“知行合一”的本质内涵,通过“浸润式创作实践”实现价值引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前沿,创新开展“大思政工作坊”艺术实践教学,将专业技艺训练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培劳深度融合。同时建立起“艺术价值+社会价值”融合评价标准,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引领的双重目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更是课程思政落地生根的核心力量。在四川美术学院,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育人队伍,正以“传道者”与“引路人”的双重身份,为艺术人才培养注入灵魂与力量。
为锻造这支队伍,川美以系统性举措推动教师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一方面,优化基层教学组织,组建52个教学团队,通过中华经典诵写讲、集体备课研讨、红色教育基地采风等活动,厚植教师家国情怀与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示范培训、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及教学技能竞赛,以研促教、以赛促学,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推动学科融合
艺科交织打造复合创新人才高地
谁说艺术专业学生就该与理科知识“绝缘”?四川美术学院用实际行动掷地有声地回应:“NO!”
在科技浪潮推动的时代背景下,川美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将“艺术、人文、科技”融合理念融入课程模块创新,推进“艺科融合”“艺工融通”。与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共建智能汽车工业设计专业群,打造“艺术+工程技术”复合培养体系;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创设“实验艺术+电子信息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同时,为破解艺术创作与人文精神培育价值断层,人才培养滞后于国家战略需求等问题,川美秉持“以大地为课堂、以社会为学院”的理念,深入推动专业技艺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在本科生中全覆盖开设“艺术劳动美育实践课程”,构建起“感知现实——洞察问题——艺术创新”的育人路径。
随着专业技艺与价值塑造融合的育人模式落地生根,一批批优秀学子脱颖而出:2024届毕业生章昊旻扎根新疆,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艺术才华融入民族团结事业;国画专业毕业生陈品两届蝉联全国大学生拳击比赛冠军,是“专业技艺 + 五育并举”育人实效的“代言人”。
为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效,学校以个性化培养和创新创业体系为核心,建设名师领衔、师生互选的特色工作室,同时引入载人航天登月服外观与操作组件设计等重大项目作为学生课程主题,实施中国艺术院校唯一面向全球持续13年招募包括本科毕业生在内的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
体系上,构建“必修学分+实践学分+思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训练+赛事+孵化”工作体系,现累计孵化微型企业252家,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等国家级基地平台称号4个,近五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获国赛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6项以及一二三等奖各1项。邀请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来校作创新发展专题报告,形成“学术引领、个性发展、双创赋能”的育才格局。
艺术之花绚丽绽放,创新之树枝繁叶茂,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这便是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记者在川美通过镜头与脚步所感知到的:一所扎根西南、面向未来,以艺术为笔、以育人为本,正奋力书写新时代艺术教育新篇章的高等学府。
闪电新闻记者 刘萌 重庆报道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艺术思政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价值学校教育教学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5-25 16:02:00
- 本文链接:https://m.ghbk.net/news/3AJZWGegVZ.html
- 上一篇 > 在古丝路起点拥抱世界——陕西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观察
- 下一篇 > “5·25爱肤日”聚焦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与疫苗防护